高中思想政治 / 统编版(部编版) /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编号:24283783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教案 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统编版

日期:2025-11-05 科目:高中思想政治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社会,变革,中国,深刻
预览图 0
(课件网) 社 会 主 义 制度 在中国 的确立 第二课第二框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全民通电的国家,中国以一己之力产出了全球30%以上的发电量。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广袤的国土面积,中国是如何做到让光明触及每一个人? 揭秘中国电力奇迹 艰苦创业:中国电力迎来曙光 议题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力供应很难跟上经济恢复发展的需求,全国范围内的电力短缺成为常态。 中国(1952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这个阶段到底有多难? 又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难 社会秩序混乱,存在着许多旧社会的遗留问题。 经济上十分落后 美国等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并试图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 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正式公布由毛泽东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 向社会主义过渡 议一议:根据 “社会主义改造”知识总结 1.“一化三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社会主义改造对中国发展有何意义? 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第一目———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时间 从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年—1956年 (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 怎么改 总路线和总任务 “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成 什么样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 第一目———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 为什么能改造 从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启,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 此时电力工业也开始规模发展···· 第一目———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的结果怎么样? (伟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 确立的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的意义 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政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练一练: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革命) 1.1952年国营经济产值已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2.8%,“一五计划”随即开启了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到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成功向社会主义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彻底点燃了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由此可知( ) ①“三大改造”实质上是生产力的变革 ②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解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④国营经济的发展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