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甘肃省兰州八十一中等校九年级(上)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小题,共 15分。 1.我国采用“无人机+ ”模式,在草地生物多样性智慧化遥感监测中取得新进展。以下技术与化学相关 联的一项是( ) A. 规划飞行路线 B. 接收卫星信号 C. 研制机翼材料 D. 处理光谱数据 2.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习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立春“咬春”吃春饼,制作春饼时面粉发酵属于物理变化 B. 谷雨“食椿”尝椿芽,炒制椿芽时水分蒸发属于化学变化 C. 夏至“秤人”量体重,体重秤的示数变化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 D. 大暑“喝伏茶”饮凉茶,伏茶清香四溢属于物理变化 3.氢氧化钾俗称苛性钾、钾灰等,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类似,有极强的碱性和腐蚀性,主要应用在皮革、 造纸、印染、污水处理等各个领域、医药中间体、消毒等领域,装有氢氧化钾的试剂瓶上的危险化学品标 志是( ) A. 爆炸性物质 B. 易燃气体 C. 毒性物质 D. 腐蚀性物质 4.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一种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不同 6000 氧气加压后装入容积为40 的钢瓶中 加压时,氧分子体积变小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A. B. C. D. 第 1 页,共 10 页 5.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A. B. C. D. 6.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当蜡烛燃烧约1分钟后,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型 管内附着大量水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B. 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C. 吹灭蜡烛产生白色烟雾 D. 该创新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 7.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向试管中加入锌粒 C. 称量试剂 D. 检查气密性 8.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第 2 页,共 10 页 A. 点燃氢气前不用检验纯度 B. 干冷烧杯内壁无明显变化 C. 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D. 两个实验均可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9.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2是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有关图2的分析不正确的 是( ) A. 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 B. 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被消耗且瓶内温度逐渐降低 C. 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D. 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基本一致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相同浓度质量相等的两 足量的碳在盛有氧气的密 份过氧化氢溶液①和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电解水 闭集气瓶内燃烧 ②,向①中加入少量的 二氧化锰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4分。 第 3 页,共 10 页 1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氯化钠、铁、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_____。 (2)稀有金属镓被称为“半导体工业的新粮食”,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 易 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在高温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个甲分子由 _____个原子构成; 由该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为 _____。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5分。 12. ~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8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 是暗紫色固体, 、 都是黑 色固体, 、 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在②的反应前后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 改变; 在 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_____; _____; (2)写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