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 月考专区 / 高三 / 编号:21572017

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11 科目:高中地理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
预览图 5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石河子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单选题 中纬度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会受高空西风环的影响。下图示意亚洲局部地区某年11月7日20时至8日20时期间三个时刻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天气系统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2.图示期间,M地最可能出现( ) A.气温降低,雪花飘飘 B.气压升高,风和日丽 C.气温升高,黄沙漫漫 D.气压降低,台风过境 莱芒湖、又称日内瓦湖,位于法国与瑞士边境,是西欧面积最大的湖泊。下左图示意欧洲部分区域一种典型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下右图)风速较大,最大风速位于莱芒湖区。这种风会使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出现逆温层,逆温层下方常有层云(低空中呈层状的云层)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季节莱芒湖区大风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4.关于材料中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层云形成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大风越过汝拉山脉下沉增温,形成上冷下暖的逆温层结 B.莱芒湖的蒸发为下部气团提供水汽 C.晴天多,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水汽易冷凝成云 D.对流运动相对较强,云层最终呈现出层状向四周展开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部分地区出现了潜在蒸散量(地表在足够湿润条件下的蒸发/蒸腾量)下降的现象,称为“蒸发悖论”。下表示意1960-2010年黄河流域四季平均气温和平均潜在蒸散量的数值及变化趋势(a代表年)。完成下面小题。 季节 均值 变化趋势 气温(℃) 潜在蒸散量(mm/a) 气温(℃) 潜在蒸散量(mm/a) 春季 9.00 279.47 0.288 -20.584 夏季 19.539 423.297 0.191 -5.76 秋季 7.633 250.823 0.284 13.991 冬季 -5.216 96.312 0.464 -1.197 5.1960-2010年黄河流域“蒸发悖论”现象最为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1960-2010年黄河流域“蒸发悖论”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降水减少 B.风力减弱 C.太阳辐射增强 D.植被覆盖率下降 7.1960-2010年黄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的变化可能导致( ) A.春季地下水位下降 B.夏季降水总量减少 C.秋季土壤更易返盐 D.冬季积雪厚度增大 地表覆盖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广泛应用于坡地水土流失的治理,植草覆盖与干草(枯落物)覆盖是地表覆盖的两种常见形式。降雨下渗进入地表以下,在特定土壤条件下,易发生侧向流动,促进壤中流发育。下图为我国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不同下垫面红壤坡地、不同层次的径流输出特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壤中流形成的土壤条件是( ) A.土壤性质干燥疏松 B.土壤性质致密紧实 C.上层疏松,下层紧实 D.上层紧实,下层疏松 9.推测同等降水条件下,地下径流的大小是( ) A.植草覆盖>干草覆盖>地表裸露 B.植草覆盖>地表裸露>干草覆盖 C.干草覆盖>地表裸露>植草覆盖 D.地表裸露>干草覆盖>植草覆盖 10.植草覆盖影响径流,是因为( ) ①茎叶吸收降雨 ②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③根系发达,土壤疏松 ④地表根茎拦截地表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丹霞地貌是一种以陆相红层为物质基础,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地貌类型。近年来,在陕北地区发现了大量连片分布的丹霞地貌,由陕北高原黄土盖层之下埋藏的巨厚红层发育而成。其中陕西省靖边县龙州镇有一大片特殊的丹霞地貌,因其岩石纹理形似波浪,被称为“波浪式丹霞”(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对该地“波浪式丹霞”的形成后期影响力最小的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冻融风化 D.温差风化 12.陕北高原“波浪式丹霞”的形成过程大致是( ) A.陆相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黄土堆积 B.陆相沉积—黄土堆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黄土堆积—地壳下沉—陆相沉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