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春天的畅想 1. 色彩的魅力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择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的感情使学生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并运用色彩进行自主表现。按照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有关要求,教材侧重让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试图改变传统教学的色彩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法的传授,努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在美术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提高色彩表现力,在造型和色彩表现方面形成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会运用色彩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能够通过色彩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二、学情分析 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色彩知识有了初步的学习和认识,但本节课仍以色彩的理论知识为重点,注重色彩知识与实践学习,结合生活体验,表现色彩在心理上的感受,表达色彩倾向和色彩情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探究让学生们了解色彩的三原色,色彩的三要素及色彩对比等基础知识,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以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们体验大自然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的感情特征进行大胆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进行色彩表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及色彩的联想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及用色彩表现内心的感受。 五、教学方法 采用谈话法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色彩的直观感知,同时,不断创设情境,利用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对色彩情感的心理体验。在欣赏时,多采用有明显对比效果的作品,让学生能有一个最直观的心理感受。 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对比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等 六、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音频等图文资料 学具:课本、色卡、水彩用具 七、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一、引导 阶段 欣赏视频 请仔细观察视频里大地母亲的色彩有什么变化? 引出课题《色彩的魅力》 学生初步感受、发现大自然中所蕴藏的色彩之美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自然界中的色彩之美 二、 发展认知阶段 感受、认识色彩 色彩是我们进行绘画时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艺术语言,是美术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色彩的基本常识。 1、什么是三原色?有哪几种颜色? 师总结:理论上绘画中用其它颜色无法混合出的颜色,红、黄、蓝。相邻的两种原色等比例调和,就会形成新的三种颜色,橙、绿、紫。 相邻的原色和间色再次调和,就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色彩,最终会形成一个圆环———色相环。 2、什么是色彩三要素? 师总结:色相、明度、纯度称为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指不同色的相貌。 用教室蓝色窗帘举例,将窗帘折起来,问学生在光线照射下形成了哪些变化? 总结明度:颜色本身没有变,是光线照射在窗帘上变成了明暗、深浅的蓝色,这就是色的明度。引导学生观察课本色环,明度越高颜色越发白,越低越发黑。 继续用牛奶和咖啡举例,一杯百分之百的纯牛奶和一杯现磨的咖啡你们想喝哪个?有的同学想掺在一起,他们掺在一起掺合之后就不在具有之前所拥有的纯度了,但是更好喝了,其实对于颜色也一样,在没有调和其他颜色的时候,它的纯净度很高,我们称之为色彩的纯度。 总结纯度:色的纯度也叫做色的饱和度。引导学生观察课本色环,总结纯度越低,颜色越发灰。 色彩在混合的过程中混合的色彩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下降。 3、考一考学生说出图片有哪些色相? 接下来请学生运用色卡直观感受同种颜色,在不同颜色的衬托下,给人的感觉相同吗?他们在色环中是什么位置? 出示图片色卡表现颜色关系 师总结:同种颜色在不同颜色衬托下,给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