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八年级下册 /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 编号:19894563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15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香港,澳门,问题,分析,历史,港澳
预览图 2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是部编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内容,该单元主题为“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本课为本册书总第14课、本单元第2课,上承民族大团结,下启海峡两岸的交往,包括“一国两制”构想、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保持香港和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三个子目内容,从大概念的角度看,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家统一”这一概念的阐发与强调,从时空观念的角度看,这一事件时间跨度较大,与此前已学近现代史诸多史实存在联系,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应该具备一条清晰、明确的主要线索,将香港澳门问题的来龙去脉整合梳理清楚。学生情况分析初二下学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都有所提高,且已学习过香港澳门部分相关条约,但同时,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对香港澳门问题缺乏整体性的认知。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课程标准: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结合动态地图,通过对近代中国相关屈辱条约的回顾,知道香港澳门被侵占的过程,并通过结合台湾历史,理解外交问题与内政问题的不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能基本说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具体时间,了解港澳回归的原因和意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结合历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对解决港澳问题做出的贡献,体会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和民心所向的必然趋势,感悟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走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奋斗历程,从而理解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香港澳门顺利回归过程和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重整山河,静待时机巧妙构想,硬气谈判由乱到治,由治及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马尔维纳斯群岛与香港相似之处的对比,以及撒切尔夫人的行程,抛出问题:香港会否重蹈马尔维纳斯群岛的覆辙?为什么?引出本课学习思路:一代代领导人如何一步步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以问题调动学生探究内驱力,做好学习准备 一、重整山河、静待时机 先后出示香港、澳门、台湾地图,带领学生回顾港澳问题的由来。引导学生分析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性质区别讲述1919年巴黎和会、1924年国民一大与1943年开罗会议上中国人民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复失地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的史实。出示史料,讲述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抵深圳却按兵不动的史实。出示图片、文字史料,讲述毛泽东在时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将收复港澳重任交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思考: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回归”一词说明什么?(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香港澳门曾经离开过祖国的怀抱)。结合地图和近代史知识,梳理港澳台问题由来,对比分析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不同。思考建国前各时期收复港澳失败原因。(弱国无外交)理解国家实力在外交方面的重要性。结合材料分析,毛泽东决定按兵不动的原因。并据此进一步得出和平收复港澳的前提条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强大)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强化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二、巧妙构想,硬气谈判 通过时间轴展示,明确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世界大国、强国。提问:此时香港澳门已实行了百来年的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