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高考专区 / 高考真题 / 编号:20374546

上海市2024届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06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纪录片,现实,文化,一项,作答,真实
预览图 3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统一文化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反面填写姓名。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 积累运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2)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 (3)李白《蜀道难》中的“ , ”两句,一仰一俯,拉开纵向的空间,表现了蜀地山势高峻、谷深水急的地形特点。 2.按要求作答。(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经过长期的政治实践和探索,到公元前180年前后,黄河流域形成以偃师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 , , , , 。 ①10万平方米左右的宫城是都邑的重心 ②呈现出路网和围垣界隔的多宫格布局 ③二里头遗址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④专门的手工业作坊区开后世官营手工业先河 ⑤东西二组中轴线布局的四合院式宫殿宗庙建筑成为后世宫室制度的先河 A.③②①⑤④ B.③⑤②①④ C.①④③②⑤ D.①⑤④②③ (2)以上语段摘自某报纸,下列版面名称与文章标题与其最匹配的一项是( )。(3分) A.评论版《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发展新篇章》 B.文化版《黄河文化见证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 C.要闻版《闲读杂书:漫谈黄河流域古文化》 D.社会版《二里头文化:那些不得不说的秘密》 二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材料一:由两部分组成。简讯报道一部动画片获评最佳纪录片[丹麦纪录片《逃亡》],影片内容是战争中苦难的人。随后有五个论坛留言讨论动画片获评最佳纪录片是否合理。 材料二:探讨纪录片与真实的关系,举例实验纪录片《浮生一日》,文章强调真实不仅是客观真实,更涉及到创作者的观看者。 3.从讨论区里的发言内容看,没有出现逻辑错误的网友是。( )(2分) A.甲 B.乙 C.丙 D.丁 4.以下关于纪录片的说法与资料第1段中“真实是一个变量”不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导演要以独到的眼光捕捉现实生活。 B.纪录片应当激活观众对现实的新感知。 C.导演需要对现实材料进行创造性处理。 D.纪录片应当做现实生活的“复印机”。 5.能够依据资料内容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 A.导演搜集到的日常生活素材越多,创作的纪录片越真实。 B.为了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纪录片创作者可以适当虚构情节,制造冲突。 C.假如能够使观众产生真实感,纪录片创作者可以不对素材进行任何处理。 D.纪录片《浮生一日》旨在反映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现实。 6.分析第5段将纪录片先后比作“相册”和“世界地图册”在论述上的作用。(4分) 7.对于讨论区“这部动画片算不算纪录片”问题,小明打算根据资料发表看法,请你帮他拟一则跟帖,从“纪录片的真实性”的角度,有理有据阐述观点。(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十八月潭 阿来 ①去年十月,一访米仓山。半年后,五月春深,再访苍莽米仓。 ②上午,在秦岭以南的群山中横向移动,自西向东,从古利州青川县往古巴州南江县。中午到达,饭后即往更深的山中,访去秋未到的十八月潭。 ③山路盘旋,四野静谧。鸟叫声是多的。但古人说过:“鸟鸣山更幽。”中国人的心性有这样的审美文化浸染,加上山野中越来越浓重的绿,主观上就有了强烈的静谧之感。 ④胡核楸、盐肤木在低处,树树舒枝展叶,在山脚,在溪前。绿光照眼,使得行于山阴道上的人眼睛与心境一并通透。杜甫诗形容这情状只有三个字:“俱眼明”。 ⑤路盘旋着上升,到山的半坡,洁白花树出现。斜擎着四片花瓣,子房高耸的是山茱萸科的四照花;细碎繁密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