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填、帝”等5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能说出心中的精卫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一起来读课题。【板书:13 精卫填海】 这篇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神奇色彩的 著作,全书现存18篇,保存了像《夸父逐日》、《嫦娥奔月》这样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 二、梳理课文内容。 1.从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精卫,一起来看看图 片,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我发现精卫来是一只漂亮的鸟,精卫叼着石块飞翔在大海上空。) 2.课文的注释也介绍了“精卫”,自己读一读。 3.从注释中知道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帝”这个字中间是点横钩,下面是个巾。 4.“炎帝”是谁?炎帝是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5.认识了精卫,再来读读课题和上节课学习的《盘古开天地》比一比,从题目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两篇神话故事的题目都说清楚了“谁干什么”,《精卫填海》可能就写了他为什么填海和怎样填海的故事。) 小结:这两个课题就是课文内容的简要概括。 6.今天要读的这个故事是一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请同学们先读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边读边想,每一句句子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课文。 (一)理解字意。 1.文中有两个多音字,应该读什么? 2.课文中标注了“少”读第四声。我们现在将年轻的女子称为少女, 在这里少女之小女儿,炎帝之少女就是炎帝的小女儿。 3.这个字可以读以为的为,也可以读为什么的为。在字典中分别有这样几种常见的意思。想一想,它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 (预设:联系上文,课文应该是说女娃溺水后变成了精卫鸟,所以这里读“为”是变为、成为的意思。) 4.读准了多音字,请再读读这篇课文。 5.在甲骨文中,“溺”左边是一个人形,右边是水,意思是人沉没于水中。“溺”就是溺水淹没。 6.结合插图,我们还可以知道“衔”是用嘴含。 7.大家在读文言文的时候,除了根据标点自然停顿,还可以根据意思在“溺、衔”这些词语后边稍作停顿,一起来读一读。 (二)理解句意。 1.刚才我们已经通过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读准了字音,注意了句内的停顿。接下来请大家继续用上这些方法,试着说说整篇课文的意思。 (预设: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游玩在东海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它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把它们填色在东海里。)2.“曰”在这里的意思是叫作。书写时要注意中间的短横起笔要紧 靠左边的竖,右边不能靠着横折。 第二句句子中出现了两个“于”,是在的意思。“以堙于东海”就是把木石填色在东海,但是由于东海在理解时需要调换语序,理解为在东海游玩。4.在庭院中做游戏,可以说戏于庭;在森林里捕猎,可以说猎于林; 在教室里学习,就是习于室。 4.再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预设: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它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把它们填色在东海里。) 5.注意了语序的调整更好!女娃为什么会变成精卫去填海?她是怎样填海的?再读读课文,试着说一说。 (预设:女娃变成精卫,是因为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在海里溺水而亡,再也回不来了。后面的句子“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写了精卫是怎样填海的。也就是精卫常常衔着树枝和石头,把它们填进中海里。) 6.课文虽然短短两句话,却让我们清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