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九年级上册 / 第四单元 / 16 我的叔叔于勒 / 编号:21202132

16《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日期:2025-01-15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人物,于勒,情节,教学,文章,学生
预览图 3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小说是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来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教学小说,不仅仅是掌握小说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能借助文本认识“那时”的社会,从而更好地建设“当下”的现实社会,这是小说的社会价值的表现。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经典小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用了它。小说不仅仅在揭露和批判金钱第一的社会价值观,更传达了作为有责任感的作家的一份期望,即无论社会发展怎样、人情世态如何,我们都不能失去做人的本性:善良。莫泊桑不是冷漠地揭示社会,而是带着一颗火热的心关注社会,这应该是作者设计以“我”这么一个孩子为叙述者的目的和创作此小说的意图:表现社会生活,改进社会生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理解作者。 教材的单元说明中指出:“欣赏这些作品,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本设计从了解情节、认识人物、分析形象等基础的入手到赏析构思、体验情感、理解作者,由浅而深,由表而里,由故事而现实。整个教学中,以多种形式的“读”贯穿始终,既关注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积累,更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和培养,深入到文本的中心和作者的内心,因为唯有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内心掀起情感波澜,引导学生走好人生。 【教学目标】 1. 理清曲折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式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欣赏文章的艺术手法。 3. 理解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 教学重难点 1. 理清曲折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式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欣赏文章的艺术手法。 3. 理解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3.赏析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故事情节;认识并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由己及人,新课导入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全家人日里想、夜里盼的分别多日的亲人突然出现在眼前时,是一件非常令人激动的事情!可是,当一个孩子与自己的亲叔叔相遇却不能相认时,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尴尬和矛盾啊。为什么他们不能相认呢?让我们听听莫泊桑给我们说的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情节 (此环节意在使学生对文章有总体的了解,为后面的分析、讨论做准备。) 学生速读课文,勾画情节要素,做好复述准备。 围绕要求从不同角度、不同顺序来述说情节: (1)从“我”的角度、按照原文的顺序复述 (2)从“菲利普”的角度、按照心理变化的顺序复述 过渡:从以上情节可以看出,一家人的生活现状和未来似乎都取决于于勒。于勒竟然能对全家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三、悟读称呼,点评于勒 (此环节为准确把握主要人物形象、逐渐揭示中心做铺垫工作。) 1.了解于勒的经历 文章写了于勒的哪些事?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将文中直接有关于勒的语句挑出来。 根据选出的语句,复述于勒的事情。 归纳: 于勒是有着这样经历的人:年轻时浪荡败家、中年时闯荡发达、老年时穷愁潦倒。 2.悟读对于勒的称呼 快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对于勒的不同称呼。 请学生概括人物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这些称呼的。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么丰富的多变的称呼? 对于勒的称呼从情感和用词上可以分为两类:(1)褒义的;(2)贬义的。 归纳:对于勒的称呼变化多次,用什么称呼取决于于勒是富有还是贫穷,能为他们带来什么。通过于勒称呼的变化我们可以理解作者创作于勒这一形象的深刻目的:借小人物来反映深层的社会问题,揭示亲情在金钱、利益面前是那样的微不足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