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 人教版(2019) / 必修 第一册 /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 编号:21250949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表格版)

日期:2024-09-19 科目:高中地理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辐射,教师,波长,太阳,温度,大气
预览图 5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二、教学目标 (一)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二)结合实例,解释大气受热过程有关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二)问答法 (三)读书指导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结构,加上课后习题的训练,想必同学们对大气层对地球的重要意义已经有所了解。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视频“假设地球上没有大气5秒会发生什么?” 【教师】:(播放视频),视频中有提到,当没有大气层的时候,面向太阳的一侧,地上的生物(包括人类)会被太阳辐射烧焦;背像地球的一侧,热量散失后,加上温度急速降低,会下冰雹。 【教师】: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有了大气层,地球才能维持适宜的温度,你们看,没有大气层保护的月球,昼夜温差就很大(宇航员穿宇航服),那么问题就来了,大气层是如何调节温度的?才会有这样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所以,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就是来探寻:保护地球的大气层到底是如何调节温度的? 【教师】:我们一起来探寻大气的受热过程。 观看#如果大气层消失5秒#的视频,回答老师提出问题。 思考月球相比于地球,昼夜温差大,不易生存,引出大气层如何调温的问题。 1.视频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 讲授 一、大气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 【教师】:上一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太阳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向地球输送能量的? 【学生】:电磁波。 【教师】:没错!其实,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0度,都会向外放射电磁波。只是说,波长不一样。其中,最常见的电磁波就是“可见光”,可见光为什么分了7个色,就是由于波长不一样。同学们知道,可见光中,波长最长的是?最短的是? 【学生】:波长最长的可见光是红光,最短的是紫光。 【教师】:(板书)比红光波长再长的就是“红外线”,比紫光波长再短的就是“紫外线”。辐射的波长与温度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辐射的能量越强; 物体的温度越低,辐射的波长越长,辐射的能量越弱!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教师】:你们看这张波长示意图:波长比较长的,从可见光中的红光向外,红外线,微波(微波炉),无线电波(通信)等等;波长比较短的,能量强的。像紫外线(上节课提过,会导致皮肤癌、白内障等等疾病,对人体危害大),医院拍片用的x射线(只有骨骼),伽马射线(原子核,波长更短,能量更大)。 【教师】:太阳表面温度有6000多k,温度很高吧,能量巨大,所以,太阳辐射就属于短波辐射。 【教师】:那太阳短波辐射的能量集中在?(辐射能力最强的波长集中在哪个波段?) 【学生】:(思考) 【教师】:可见光。发光发亮,我们能看见。如果用数据来看,大家注意看“太阳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这幅图。图上0.4-0.8之间的属于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区,所以,可以看出太阳辐射能力最强的,辐射能力最高的是哪个区域? 【学生】:可见光区域。 【教师】:占了太阳总辐射能力的50% 【教师】:老师现在体温30多度,放的就不是可见光,要不然老师现在就是个明晃晃的大灯泡。但是,我现在也向外辐射电磁波,我这温度不高,就属于长波辐射,而且是红外线。注意观察生活:防疫的测温门,还有感应水龙头(接收到的是长波:红外线)。那么对应的,像地面20-30多度,向外辐射能量,属于长波辐射?还是短波辐射? 【学生】:长波辐射。 二、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 【教师】:继续。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太阳辐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