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旧版资料 /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 编号:21421388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学案(记忆清单+分层训练)

日期:2025-10-20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学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清政府,中国,帝国主义,斗争,辛丑条约,北京
预览图 5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性质: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农民阶级) 2、发展: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1900年夏,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3、口号:扶清灭洋 4、评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他抱有幻想;还带有迷信色彩。 5、时间地点:19世纪末,兴起于山东、直隶。6、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俄德法美日奥意英—饿的话每日熬一鹰)侵华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控制中国政府,彻底瓜分中国(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在(1)廊坊阻击战、(2)大沽口之战、(3)天津保卫战(老龙头火车站、紫竹林租界)———聂士成壮烈殉国,天津陷落、(4)北京保卫战(围攻西什库教堂、东郊民巷使馆区)等地打击八国联军。 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4、意义: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5、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①义和团运动是农民的自发斗争,缺乏严密的组织与统一领导,②斗争手段、武器装备落后。③盲目的排外,迷信色彩浓重,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提不出正确的纲领和策略④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和防备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必考 1、时间:1901年 2、双方:清政府--英美俄日法德意奥西荷比。 3、内容: (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共计9.8亿两,以海关关税、盐税等税收作为担保。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在华统治工具) (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东交民巷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4、影响:《辛丑条约》是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 (1)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的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一方面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萧条;另一方面大量举借外债,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2)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表明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帝国主义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4)在北京设“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赔款四万万五千万两。……许各国驻兵京城,保护使馆,使馆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拆毁天津城垣和大沽口炮台。”材料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条约签订后,凡有不利洋夷之政治,悉令变移,西方列强使他们的势力确立于北京政治界,中国的外交官吏仰承帝国主义的意旨,居然亦有左右北京政局的力量,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