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新情境新趋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素养检测卷 小学四年级教科版科学试题(含解析)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我会选。(,每题2分)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能从声音那里获得很多信息。试一试,你了解了多少。 1.(2分)今年持续干旱,农村防火形势严峻,防火宣传队员走村串寨敲锣鸣示。当队员敲打铜锣时,它的声音很响,当停止敲锣,仍能听到一段余音,这是因为( )。 A.锣面振动停止后仍能发声 B.声音传到人耳需要一段时间 C.锣面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 2.(2分)在“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 )。 A.“打哈欠”影响了耳郭的振动 B.“打哈欠”影响了鼓膜的振动 C.“打哈欠”影响了听觉神经的振动 3.(2分) 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 A.吸气过程:鼻腔或口腔→支气管→气管→肺 B.听音过程: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C.食物消化过程: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 4.(2分) 河岸上行人的脚步声会吓走鱼儿,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 A.固体能传播声音 B.液体能传播声音 C.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5.(2分) 不同方位的学生都能听到老师的声音,说明声音朝着 ( )传播。 A.四面八方 B.前后方向 C.左右方向 6.(2分)下图是用钢尺研究声音的高低得到的柱形图,实验中,影响钢尺音高的因素是( )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B.拨动钢尺的力度 C.钢尺的粗细 7.(2分)下图所示,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会使铃声慢慢变弱,直至听不见。这个现象证明了 ( )。 A.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B.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无关 8.(2分)下列物品中,最适合做排箫的是( ) A.吸管 B.塑料袋 C.橡皮筋 9.(2分)地震后一男孩困在倒塌的楼房里,他用砖头敲击自来水管,救援队及时找到了他。该男孩巧用了 ( ) 。 A.砖头坚硬的特征 B.钢管坚硬的特征 C.钢管传声能力强的特征 10.(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墙壁能传播声音 B.轻微的声音都能使鼓膜振动 C. 潜到水里时听不到岸上的声音 11.(2分) 小明自制乐器,他在四个杯子里都装上不同量的水(如下图) ,用小棒以相同的力度敲打杯子上部的杯壁,他想演奏“1 2 3 4”这个旋律,敲击杯子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12.(2分) 以下乐器中,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是( )。 A.笛子 B.摇铃 C.古筝 13.(2分)用手敲门,听到“咚咚”的声音,是因为( ) A.手指振动 B.门振动 C.门撞击墙 14.(2分)医生使用的听诊器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制成的。 A.固体 B.气体 C.液体 15.(2分)下面是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一段简谱,在圈出的部分中,最高的音是( )。 A.1 B.6 C.7 16.(2分)用手按压橡皮筋,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这是因为( ) 。 A.橡皮筋没有受到力 B.橡皮筋没有产生振动 C.手按压的力度太小 17.(2分)如下图,陈智在自制小乐器时,他想让①号弦发出更高的音,他应该( ) A.换一根更粗的弦 B.将弦调的更紧一些 C.将弦调的更松一些 18.(2分)小智做了一个模拟“鼓膜”振动的装置,它由音叉、气球皮、杯子、纸屑等组成(见右图)。这个模型中,模拟“鼓膜”的是( )。 A.音叉 B.绷紧的气球皮 C.碎纸屑 19.(2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铃铛,分别用线绳与木塞相连。其中乙置于一个密闭真空容器内(如图所示),轻拽线绳,摇动铃档,其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可以清晰地听到甲和乙的铃声 B.可以清晰地听到乙的铃声 C.可以清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