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4课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丝绸之路的 开通与经营西域 1.了解张骞两次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汉和东汉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知道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 认识新疆地区自汉朝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学习张骞、班超等人持之以恒、不忘使命、敢于冒险、不畏艰难的精神。(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了解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理解其对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意义。 壹 文明的奠基者 ———张骞出使西域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含义: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西 域 壹 文明的奠基者———张骞出使西域 招贤令 自高祖以来,我国人民屡遭匈奴侵扰。现招募一勇士,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击匈奴,重赏! 联合 进攻中原 控制奴役 背景:西域小国林立,被匈奴控制和奴役。匈奴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朝十分被动 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招募勇士做什么? 最终应募者是谁? 张骞,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人。丝绸之路开拓者,被称为“东方的哥伦布” 定不辱使命! 次数 目的 时间 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加强汉与西域的联系 前138年 前119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联络大月氏(zhī) 夹击匈奴 阅读教材P78—79,完成“张骞出使西域的概况”表格。 没达到 达到了 率领随从100多人西出长安 被匈奴抓住,扣留10余年 成功逃脱,继续西行 大月氏不愿再与匈奴打仗 归途中又被匈奴抓住 我到家咯! 张骞精神品质:为国分忧,不忘使命,不畏艰难险阻 壹 文明的奠基者———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唐朝敦煌壁画·局部) 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意为开通道路。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壹 文明的奠基者———张骞出使西域 材料一: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未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同西域各国建立了联系,知道了许多西域地区的山川、地形、物产、人口、风俗等,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秦汉,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 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 ———张岂之 ① 民族关系:促进汉朝与西域各民族友好往来,密切汉与西域的联系; ② 对外关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阅读两则材料,说说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壹 文明的奠基者———张骞出使西域 贰 文明的大动脉——— 丝绸之路 贰 文明的大动脉———丝绸之路 张骞在联通西域以后,汉朝与西域的交流也更加密切。商人们载着货物往来东西。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后世称“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一书中。 在这条交通路线进行的贸易物品中,丝绸是中国输出的货物中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因此,李希霍芬将这条发端于中国的陆上交通线称之为“丝绸之路”。 李希霍芬 丝绸之路概念: 贰 文明的大动脉———丝绸之路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今新疆地区) 欧洲 西亚 中亚 陆上丝绸之路路线 【看图学史】结合地图找一找陆上丝绸之路经过了哪些地方? 长安 →河西走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