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从目的来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下列条款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B.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增开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D.割香港岛给英国 2.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洋纱等日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 B.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C.近代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惠及乡村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3.清末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材料意在强调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 A.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B.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C.推动近代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D.使中国逐步丧失关税自主权 4.美国学者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此材料说明艾尔曼( ) A.认为鸦片战争对中国没有影响 B.认为太平天国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C.否认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 D.肯定了正当的中英贸易 5.某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人口的变化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制了下面的表格。据表格信息,推断导致这一时期三省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省份 1851年 1874年 安徽 约3760万 不足1460万 江苏 约4430万 不足2000万 浙江 约3000万 不足1100万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战争的冲击 B.通商口岸开放后对人口的吸引 C.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恶果 D.近代工业兴起对劳动力的吸纳 6.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谈到道光皇帝(1820—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原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龚教授的依据是( ) A.英国割占香港岛 B.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D.太平天国分割了清政府的半壁江山 7.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B.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C.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D.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8.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这一规定使列强从中国攫取了( ) A.协定关税权 B.领事裁判权 C.租地建房权 D.内河航运权 9.条约规定:“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画一无别。”由此可见,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瑷珲条约》 10.法国上尉巴特勒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11.王爵是太平天国的最高爵位。下列分封诸王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东王———杨秀清 B.翼王———石达开 C.干王———洪仁玕 D.西王———陈玉成 12.1861 年的某一天,法国军人巴特雷写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