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 / 人音版(2024) / 八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 乐海泛舟 / 演唱 / ☆摇篮曲 / 编号:21890183

第二单元《乐海泛舟》—《摇篮曲》教学设计 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12-22 科目:初中音乐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歌曲,摇篮曲,音乐,旋律,学生,艺术
预览图 3
初中音乐 初中音乐
课题:《摇篮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一首德国传统民歌风格的抒情歌曲,作于1868年。歌曲通过强弱拍子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摇摆、晃动的形象。歌曲旋律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情绪亲切、温柔、恬静细腻,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爱。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化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 勃拉姆斯《摇篮曲》为D大调,单二部结构。全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旋律平稳舒缓,给人温柔亲切和爱抚感。第二乐段开始有一个八度大跳,给人激动、期待,给人无比慈爱的亲切感情。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歌唱和赏析作品中,已经具备一定的歌曲学习技能,对歌唱中的识谱唱谱节奏节拍等,设计到的简单的音乐符号等都能轻松运用。尤其是在歌唱教学中能够随音乐旋律的变化,体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音乐意境。但八年级学生大部分已经度过了青春期嗓音的变化,还有部分同学在变声期阶段,上课时大部分学生偏重于喜欢聆听和欣赏,对演唱及肢体律动表达的态度参与度不是很主动,往往需要老师的积极鼓动和鼓励。 在这一阶段,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及手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与音乐共情与艺术共赏。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体验歌曲的艺术魅力和情感价值,并在演唱二部歌曲技能有所进步与提高,增强对歌曲的兴趣与自信心。 艺术表现:能够用适当的歌唱方法,自然圆润、亲切优美的声音,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及充满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摇篮曲》。 创意实践:能够对《摇篮曲》及摇篮曲体裁感兴趣,并积极的参与音乐律动实践与创新活动,体验音乐中歌曲的艺术内涵。 文化理解:能够了解《摇篮曲》用艺术形式表现了伟大的母爱,并了解曲作者勃拉姆斯及创作背景,增强音乐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用二声部歌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歌曲二声部合唱及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教学方法: 示范法、律动体验法、讨论法、听唱法、对比法、欣赏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教师轻声哼唱东北民歌《摇篮曲》直接导入新课。—勃拉姆斯德国歌曲《摇篮曲》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儿声啊。。。。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直观哼唱歌曲,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摇篮曲》这种歌曲风格情绪特点,更好的进入摇篮曲歌曲学习状态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习歌曲《摇篮曲》环节。 1.初听《摇篮曲》,初步感受歌曲的艺术特点,并找出这首歌曲的音乐要素特点。 歌曲情绪、速度、节奏、力度。——— 歌曲情绪 温柔抒情 歌曲速度 缓慢 歌曲节奏 平稳 歌曲力度 轻柔 (设计意图:在初听,感受作品艺术感染力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音乐要素,歌曲的艺术特征,培养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2.复听歌曲《摇篮曲》,通过听歌曲,手跟随音乐画旋律线,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走向特点及艺术感染力。 (设计意图:a、通过画旋律线,直观找出歌曲旋律走向特点,前两句走向起伏相似。构成一个乐段后两句旋律起伏大跳,旋律起伏相似之处,构成一个乐段。 (对歌曲的调性、拍子、特殊符号等进一步了解,对三拍子弱起有进一步了解。) 3.歌曲学习—《摇篮曲》 (1)学生跟着老师电子琴用陶笛试奏歌曲一声部旋律。并对音乐符号做处理. (2)填加第一段歌词,完整演唱歌曲。 (3)师生演唱第二段歌词,学生演唱一声部,教师演唱第二声部旋律。 (4)陶笛试奏二声部旋律并添加歌词。 (5)跟着音乐伴奏,轻柔地合唱歌曲。 (注意歌曲情感与弱起拍的歌唱呼吸,把声音唱得连贯、柔和。八度大跳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