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为了解170万年前的原始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小历准备和同学在暑假一起去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她们应该前往( ) A.北京周口店 B.浙江余姚 C.云南元谋 D.陕西西安 2.2021年暑假期间,小明参观了我国一处著名的早期人类遗址。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他参观的这处早期人类遗址所在位置是位于下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3.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天然火的运用 B.部落联盟的形成 C.早期国家的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4.从北京人到河姆渡人、半坡人,原始人类经历了从野外穴居到聚族定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猪、狗等家畜的演进过程。导致上述演进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力的提高 5.民族认同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因此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 ) A.阪泉之战涿鹿之战 B.长平之战牧野之战 C.涿鹿之战淝水之战 D.牧野之战淝水之战 6.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选举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7.下图描述的是“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远古传说包含历史信息 B.远古传说符合历史史实 C.远古传说毫无史料价值 D.历史记忆就是远古传说 8.考古研究发现,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教民制作陶器的炎帝所处的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 A.炎帝鼓励发明创造 B.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 C.彩陶最早出现在中原 D.长江流域文化领先 9.下图是小刚同学在复习古代某一历史阶段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建立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东周开始 10.西周甚至春秋早期,不但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就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不唯如此,铭文和文字制度等也随着器物本身与工艺技术流往分封各地。这说明分封制( ) A.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导致诸侯国离心力的不断增强 C.推动国家由分散走向统一 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11.下表反映了西周和东周的政治状况对比变化情况。这种对比变化情况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名称 土地 兵力 人口、财力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西周 直辖方圆千里 直辖14万人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 东周 方圆百里 直辖几千人 人口所剩无几,财力减少 天子成为傀儡,依靠强大的诸侯 A.社会动荡 B.王权至上 C.王室衰微 D.经济衰退 12.《诗经》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而作,它印证了齐桓公的哪一政治策略( ) A.远交近攻 B.合纵连横 C.“尊王攘夷” D.问鼎中原 13.春秋时期,周边的戎、狄等民族中既有与殷商同族的子姓,又有与周王室、姻亲同族的姬姓、姜姓;周襄王娶狄女为后,晋文公之母为戎女,其妻亦为狄女。这反映出当时( ) A.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B.分封制度影响深远 C.存在各民族的交融 D.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14.战国时期赵国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