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上册(2024) /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 编号:21933498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日期:2025-09-22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北魏,北方,孝文帝,改革,鲜卑,之战
预览图 9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课件网) 好姐妹,手牵手 一起叉腰向前走 彩绘陶牵手女俑,出土于北魏重臣杨机的墓,现珍藏于洛阳博物馆。 二女均为含笑之天真烂漫少女状,头饰双髻,脸部刻塑清晰,施彩绘,面饰花钿,描眉涂唇,展现温婉之美;服装融合胡服与汉服元素,反映了北魏时期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传承。 一千五百年前的北方,民族关系到底如何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穿越千年的友谊———北魏好闺蜜 导入新课 北魏彩绘陶牵手女俑 新教材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标要求(2024):通过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通过观看视频,识读地图等方式,了解淝水之战的相关史实。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认识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识读地图、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了解北朝政权更替;以及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难点 重点 难点 学习目标 01 02 03 秦晋决战淝水岸 —淝水之战 冲突篇 01 一、淝 水 之 战 (1)根据地图,结合课文,分析淝水之战爆发的背景。 1.十六国 2.前秦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先后出现16个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氐人苻坚建立的前秦在汉人王猛的辅助下,逐渐强盛,一度统一北方。 苻坚为了统一全国,不顾一致反对,南征东晋。 淝水之战 时间 双方 结果 成语 典故 特点 影响 (2)观看视频,完成表格填写。 383年 东晋VS前秦 东晋打败前秦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以少胜多 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一、淝 水 之 战 迁都汉化谋发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革篇 02 嘎仙洞遗址 1.北魏建立 在今天的内蒙古大兴安岭北段,有一个巨大的天然山洞,名叫嘎仙洞。是中国北魏拓跋鲜卑祖先所居石室。 4世纪后期,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 2.北魏统一北方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肥水之战后,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割据状态。我国北方如何再次实现统一? (1)北魏政权的建立情况如何?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3.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北朝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宋 齐 梁 陈 南朝 北魏 北方 南方 577年 北周 577年,北周灭掉北齐,北方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六镇兵变打击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4.背景 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内迁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人已无明显区别。 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1)根据课文,讲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相 关 史 事 北魏冯太后剧照 纪录片《中国》中的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即位时才5岁,由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冯太后进行改革,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推动了鲜卑人汉化,促进了民族交融。孝文帝受她的影响很大。冯太后去世后,他继续推行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2)观看视频,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5.内容 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包括鲜卑在内的北方各族百余万人迁到中原。 改鲜卑姓为汉姓。 规定官员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 迁都洛阳 推行 汉化 措施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 鲜卑衣服狭而短,窄领小袖,便于骑射。汉服宽而长。 汉化后的北魏女性服饰 “不得以北俗之语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