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期中专区 / 高三 / 编号:22002132

天津市杨柳青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05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一种,为了,自然,动物,有人,认为
预览图 5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性检测 语文试卷 第I卷 本卷共12小题,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近日,“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在全网刷屏。从北国的落雪飘骪到南疆的花开陌上,从东海的粼粼波光到西域的巍巍山峦,其中有自然的( ),也有人文的( ),将山川美景嵌入“语文课本封面”,毫无违和感的“混搭”让人直呼“适配度拉满”。 这场特殊的旅行让人们找到了( )书本与现实、心灵与自然的桥梁。当你驻足北京会联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当你畅游洞庭会吟咏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当你流连西湖会沉醉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当你登临泰山会感受到“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当美景与文字( ),人们认识到,。朋友们,让我们带着热爱出发,与生活美好相遇。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 巧夺天工 别具一格 联结 交相辉映 B. 鬼斧神工 独具匠心 连接 相映成趣 C. 巧夺天工 独具匠心 连接 交相辉映 D. 鬼斧神工 别具一格 联结 相映成趣 2. 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旅行不是为了走近自然、欣赏风景,而是为了体验生活、感悟人生 B. 旅行不仅是为了欣赏风景、走近自然,更是为了感悟人生、体验生活 C. 旅行不是为了欣赏风景、走近自然,而是为了感悟人生、体验生活 D. 旅行不仅是为了走近自然、欣赏风景,更是为了体验生活、感悟人生 3、下列与选文中诗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然亭的芦花, 钓鱼台的柳影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现代 B 吴楚东南拆, 乾坤日夜浮 《望岳》 杜甫 唐 C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望海潮》 姜夔 宋 高三语文 第1页 共 12页 D 正赤如丹,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登泰山记》 姚鼐 明 二、(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 材料一: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龙”字,作尊重 。 显然,第一形为“龙”的“真实”状态的描绘,而后两形尤其是第三形,已经同“龙”字的繁体字“能”相去不远了。然而,这“龙”在今天咱们的生活中可无法见到,于是,关于“龙”究属何物,说法纷纭,莫衷一是。 最常见的说法是古人替蛇装了几只脚,称之为“龙”,它是一种神话中的动物; 也有人据古书“马八尺以上为龙”认“龙”为一种良马; 有人因传说中的龙“能水”而怀疑它是河马,有人据龙的鳞认为它是鳄鱼,甚至有人认为龙即恐龙。以上种种看法虽然不统一,但一致认为龙是一种动物。 也有人认为“龙”与“虹”音近,甲骨文有“虹”字作 。于是认为龙即虹; 更有人认为“龙”字音与“松”相近,龙皮与松皮亦有相似之处,于是把这龙认作了松。 上述种种对龙的解释无一足以使人深信不疑,但随着学者对龙的研究的深入,已经可以初步确定,龙是一种动物类型的图腾,与一般图腾不同的只是,现实世界上并无真正的龙而已。 告诉我们这一事实的是近些年的一些考古发掘。在辽宁与内蒙古交界处的红山,出土了一些珍贵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一种猪头龙身的玉器,其形体正好作上文所引的“龙”字的第一形; 而值得注意的是,离红山不远的内蒙古,也出土了一种龙头龙身的玉器,形体恰同上述猪头龙身玉器相似,只是龙头代替了猪头。 以上考古发现在很大程度启示我们,“龙”是一种原始崇拜物。龙在原始社会即已有之,既然在龙身上可以出现猪头,那么至少说明龙是一种与猪之类动物有类型学上相似之处的动物;既然甲骨文中的“龙”字与考古出土的龙或“猪头龙”形制如此相似,那么上文中考古出土文物中的玉器必然是“龙”字所写之龙而并非他物。 由此看来,披在龙身上的神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