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B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这句话表明( ) A.杨忠经历了北周和隋朝 B.杨忠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C.杨坚没有做过“随国公” D.隋朝最初的国号是“随” 2.隋的“国富”历来为传统的史学家所津津乐道,隋炀帝在全国各地广设粮仓,长安、太原、洛阳等地的仓库储存了几千万匹布帛,直到唐朝初年,这些仓库中的粮食、布帛还没用尽,如此富庶的隋朝却短命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上层统治者奢侈腐化 B.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 C.下层的人民起义不断 D.隋修建大运河耗费国力 3.有人曾对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评价道:一项是阳刚的一撇,另一项是阴柔的一捺,在中国的大地上书写了一个巨大的中国“人”字。这两项工程的共同点是( ) A.最后完工的时间相同 B.具有浓厚的军事防御功能 C.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D.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优越性 4.据史载,大运河开通后,每年从南方运到北方的粮食高达五六百万石,大运河几乎成为唯一的南粮北运的水路通道,运河沿岸兴起了二十余座繁华的都市。这说明大运河的开通( ) A.实现了国家大一统 B.有利于中外经济的交流 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5.隋朝虽昙花一现,但对后世影响深远。下列有关隋朝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一个统一全国的王朝 ②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王朝 ③是一个善于创新的王朝 ④暴政导致其灭亡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科举以诗赋文章作试题,并不是测试应试者的特殊文学天才,而是测试他们的一般文化素养……中国居然有那么长时间以文化素养来决定官吏,今天想来都不无温暖。”材料主要说明了( ) A.科举考试的目的是提升中国人的文化素养B.科举考试选拔官吏时注重其文化素养 C.科举制度推动了中国诗赋文章的发展 D.用考试选拔官员彰显了公平公正原则 7.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A.唐高祖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8.唐太宗曾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表明唐太宗( ) A.正确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认真总结了隋朝灭亡的教训 C.清醒地看到了身为天子的危险处境 D.及时制定了防止“覆舟”的统治政策 9.魏征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谏臣,其直言不讳,深受唐太宗喜爱,赞扬他“觉其妩媚”。下列名言符合魏征特点的一句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C.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D.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10.三省六部制是西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该制度的积极意义在于( )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官员权责不清的弊端 B.中央有明确分工与制约,减少了决策失误 C.有利于选贤与能,保证中国古代政治清明 D.完全解决了长期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11.贞观年间,唐太宗给予一些资历深厚的元勋功臣加上“平章事”“同三品”名号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