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 / 苏教版(2024) / 五年级上册 / 第4单元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 编号:22164150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期末考点梳理与专项训练

日期:2025-01-16 科目:小学科学 类型:素材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实验,冰晶,量筒,水蒸气,形成,水滴
预览图 5
小学科学 小学科学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期末考点梳理与专项训练 考点梳理 十三、云和雾 实验:人造雾 ·实验步骤: ①往量筒内倒入适量温水,放入点燃的线香。 ②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③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步骤①、②,再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实验现象: ①在量筒中倒温水时,用冰袋封住量筒口后,在量筒上部出现雾。 ②用冷水代替温水进行实验时,量筒内无明显的雾。 ·说明:①放入点燃的线香,是为了增加空气中飘浮的固体微粒,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②温水产生的水蒸气适量,便于观察雾的形成。冷水产生的 水蒸气少,造雾效果不明显。 ③实验中用冰袋封 住量筒口,是为了使量筒内的空气变冷,让量筒内的水蒸气遇冷凝结。 1.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云和雾的本质是一样的。 2.云的形成: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 3.云和雾的异同:云和雾这两种天气现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状态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距离地表的远近不同,飘浮在高空的是云,接近地表的就是雾。 十四、露和霜 实验:人造露和霜 ※造露 ·实验步骤: ①在杯中放入碎冰,杯下垫一块湿毛巾。 ②将冷水倒入碎冰中,测量冰水的温度。 ③观察杯子的外壁。 ·实验现象:冰水温度为-1.1℃,杯子外壁出现小水滴(露)。 ※造霜 ·实验步骤: ①在杯中放入碎冰和 冷水,杯下垫一块湿毛巾。 ②在冰水中加盐,测量冰水的温度。 ③观察杯子的外壁。 ·实验现象:冰水温度为-15.8 ℃,杯子外壁出现白色的小冰晶(霜)。 1.垫湿毛巾的目的是增加杯子周围的水蒸气含量。 2.加盐前,杯子外壁出现的是小水滴:加盐后,冰水温度急剧降低,杯子外壁出现的是小冰晶。 3.将杯中加盐的冰水倒掉,杯子外壁的小冰晶会慢慢融化成小水滴。 4.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露是液态的水。 5.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霜是固态的水。形成霜的天气比形成露的天气冷。 6.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十五、雨和雪 1.雨和雪的不同之处:雨是液态水、雪是固态水;雨是云层中的小水点降落或是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融化形成,雪则是云层中的小冰晶降落所致;形成雪的气温要更低,所以一般是在冬季,而雨水春夏秋冬都有。 实验:模拟雨的形成 ·实验步骤: ①加热烧杯里的水直至沸腾。 ②将培养皿放入热水中,取出后擦干底部,再盖住烧杯,观察培养皿底部是否有水珠。 ③在培养皿中加冰块,观察底部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①热培养皿底部没有水珠。 ②加入冰块后,培养皿底部先出现细小的水珠,水珠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最后落到烧杯中。 ·说明:用酒精灯加热可使一部分水快速变成水蒸气,在培养皿中加入冰块,可以使培养皿底部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到冷的培养皿凝结成小水滴附着在培养皿底部。 2.不是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才会掉下来,从而产生降水。水滴直接落下或冰晶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就成了雨。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没有融化,就成了雪。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 3.雨、雪的形成 4.雪花的形状多种多样,大多数呈对称的六角形。 5.雨夹雪是固液混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