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 / 湘美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第一单元 徜徉山水间 / 第1课 溪山行旅 / 编号:22380096

湘美版七年级下册1.1溪山行旅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2-23 科目:初中美术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不同,透视,地域,美术作品,美术,平行
预览图 2
初中美术 初中美术
《溪山行旅》教学设计 课题 溪山行旅 课 型 欣赏 评述领域 教 学 设 计 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如何体现其审美理想。辨析不同地域多元的美术形式,学习不同地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及美术作品。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 艺术表现 论述表达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如何体现其审美理想。 文化理解 欣赏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体现其审美理想,尊重文化差异性,理解世界美术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创意实践 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讨论不同地域的文化如何影响美术表现,了解美术作品历史文化背景,用简略的文字搭配手绘分析图,分析、比较它们的造型语言特点。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如何体现其审美理想。 教学难点 用简略的文字搭配手绘分析图,分析、比较它们的造型语言特点。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讨论法,发现法,演示法,实验法。 组织形式 班级集中授课为主,小组合作为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师活动 教学导入视频导入———世界自然地理风景世界绘画艺术萌发于形态万千的地理空间,也流淌于壮阔曲折的岁月长河,因而包罗万象。世界各地的山水风光,在不同时代的画家笔下呈现出迥异的风貌,五光十色、气象万千。我们穿行于纸上的山水之间,感受着差异化带来的艺术惊喜,也感受着千差万别背后的异曲同工。对比《五台山图》与《圣维克多山》区分他们的异同“异”的是构图、光影、材质、色彩、技巧及其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同”的是山水背后那份纯真的艺术本心。山水无穷尽,美学无止境。讲授新课山川不同,血脉各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艺术家,承继了各自的文化传统,用不同的视觉方式和造型语言,为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一)不同的文化传统1、欣赏《溪山行旅图》(中国画)与《达尔达尼,早上好》(油画),了解中西方不同的透视方法。2、西方焦点透视①作画时,画家的视点是固定不变的②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就是艺术家想在平面上表现出眼晴所看到的物象及物象所处空间的视觉特征。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实远虚等规律特点,常见焦点透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平行透视:凡物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而另一个面与画面成90°角,依此角度画的透视称为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物体的每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所画的透视图称为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3、中国散点透视①移步易景散点透视法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独特透视方法,散点透视法不固定在一个观察点上,而是根据画家的需要移动视点,将不同位置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造出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②郭熙三远法由近而远望,意境平远。画家如在空中鸟瞰,山中景象尽收眼底。画面多重空间交叠,意境深远。仰望山巅,峰峦高耸突兀。不同的地域与环境1、南北方山差异①案例:三山五岳视频②皴法皴是指皮肤被风吹后产生的粗燥、植干裂的纹理。山石、树木的表面也有许多纹理,很像皮肤干裂的样子,因此,在中国画手法中,表现山石、树木纹理的方法称为“皴法”南方多用披麻皴法、水丰墨沛的米点皴,表达柔和的表现山石轮廓的不明显,山体起伏平缓,若隐若现。北方山水多用“钉头”皴、“雨点”皴来突出山麓的褶皱感和山石③案例:欣赏《山溪待渡图》《龙宿郊民图》2、其它国家地域的差异①乌尔军旗(木板镶嵌画)约公元前2500年 苏美尔 英国国家博物馆藏②在沼泽中狩猎(壁画残片原绘于内巴蒙墓)约公元前1350年古埃及 英国国家博物馆藏③展示城市建设的壁画制作(壁画)1931里维拉(墨西哥)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藏④狩猎(树皮画)约1960大卫·古普利尔(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藏3、思考交流:通过收集资料与亲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