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了解隋唐时期中国与日本、天竺、新罗、罗马、大食等国交流的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知道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基本史实,学习他们不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的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理解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感受开放交流,兼容并包的对外政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 课本要求: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史事迹。从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资治通鉴》载:"天宝初年,唐玄宗设九节度使,总兵力达49万,而中央禁军仅12万。节度使集军权、财权、行政权于一身,渐成割据之势。" 目标导学一·遣唐使和遣隋使 壹、历史解释 阅读课本回答“遣隋使”“遣唐使”来华的目的是什么? 日本派到中国的使团称“遣隋使”“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概念解析:遣唐使和遣隋使 目的:为了学习唐朝(当时中国)先进文化 阅读课本回答“遣隋使”“遣唐使”来华学习的内容有哪些? 内容: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 材料二:《资治通鉴》载:"天宝初年,唐玄宗设九节度使,总兵力达49万,而中央禁军仅12万。节度使集军权、财权、行政权于一身,渐成割据之势。" 目标导学一·遣唐使和遣隋使 贰、特点和代表 【史料探究】阅读下列史料,指出唐朝时来华遣唐使的特点: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人员素质高 阅读课本回答“遣隋使”“遣唐使”最杰出的人物是谁? 阿倍仲麻吕(晁衡)、吉备真备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九次遣唐使团(其中尤以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随行的第八次遣唐使最为著名)。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团多达百人以上,有时多至五百余人。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 材料二:《资治通鉴》载:"天宝初年,唐玄宗设九节度使,总兵力达49万,而中央禁军仅12万。节度使集军权、财权、行政权于一身,渐成割据之势。" 目标导学二·鉴真东渡 壹、人物扫描 人物扫描 鉴真,江苏扬州人,幼年出家,游历洛阳、长安等地,潜心钻研佛学,后在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鉴真东渡日本,前后用了12年,随行人员中有36人献出生命。鉴真在日本10年,极受尊敬和爱戴。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后人所塑的鉴真像,为日本一级国宝。 鉴真塑像 时期:唐玄宗时期,目的:弘扬佛法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鉴真和尚圆寂一千二百周年纪念》 阅读课本回答鉴真东渡的时期和目的 材料二:《资治通鉴》载:"天宝初年,唐玄宗设九节度使,总兵力达49万,而中央禁军仅12万。节度使集军权、财权、行政权于一身,渐成割据之势。" 目标导学二·鉴真东渡 贰、鉴真东渡的贡献 阅读课本回答鉴真东渡的贡献? ①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 ②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③主持修建唐招提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日本·唐招提寺 鉴真的东渡弟子及随行人员有不少是精通建筑技术的,在鉴真的设计及领导下,及建造了著名的唐招提寺......鉴真随船带到日本的,还有绣像、画像、书帖等,其中有王羲之父子的真迹,后来成为日本书法的准绳......鉴真对医药学很有研究,在日本医学界是为备受尊敬的先师。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唐招提寺内鉴真塑像 鉴真东渡日本几次才成功?经历了哪些磨难?你有何感悟? 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精神 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