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 编号:22505220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案

日期:2025-05-17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贸易,航路,文化交流,世界,开辟,文化
预览图 5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第 10 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 的扩展 【教材分析】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是人民教育-出卷网-统 编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 3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 10 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伴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近代以来世界贸易网 络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性文化交流。本课内容上承古代商贸 与交流,叙述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至 20 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 展历程和文化交流,贯穿世界近现代史,对于今天的现实生活仍有重 要指导意义。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全球贸易网形成及变迁,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 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重点难点】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学习了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的内容,对于从 新航路开辟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已经具备了一 定程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时代的高中生,兴趣点较多、思维活跃、敢于质疑、乐于表现, 便于开展“ 问题探究 ”教学方式的实施。但是,他们在思维的广度和 1 深度上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以便激发其理性思考的潜能。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时间轴和地图,了解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和 两次工业革命后世界贸易网形成的途径,学会时空定位分析法; 通过分析二战后世界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阐释中西代表性服饰 作品的文化特色和钟表作品赏析,学会历史解释方法; 讲授和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叙述、文字图片展示等 方式设置情景,配套相关思考和讨论主题,让学生在体验和讨论的过 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解释概念: 世界贸易又称国际贸易,指的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交换活动。 文化交流指的是发生于两个或者多个具有文化源差异显著的关系之间的 交流。文化交流促进人们互通有无,增进文化发展与丰富。 标题中“近代扩展 ”四字说明古代史上就有以贸易为途径的文化交流。古 代通过丝绸之路贸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 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是古往今来东 西方文化荟萃交流的地方。 设计意图:《当代汉语词典》将概念解释为“反映客观事物根本属性的思 维形式 ”。概念属于高级思维的基础,掌握了概念可以对事物和观念进行分类, 有助于理解事物的本质。在学习新课具体内容之前,把统领全课的概念解释清楚, 有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更准确地理解基础知识。 (过渡)近代以来的以贸易为途径的文化交流更多,而且形成了全球性的 贸易网。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2 荷兰殖民扩张示意图(15 世纪末-17 世纪 ———《文化与交流》(选必 3)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中外历史纲要》(下) ★思考探究: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回答新航路前后的贸易区别? 新航路后的贸易表现?影响? 学生活动:读图,完成以下两个表格: 历史时期 历史事件 贸易概况 发展阶段 新航路开辟前 新航路开辟后 新航路开辟后在贸易表现 商品种类 经营方式 3 商业格局 由思考探究学生认识到:15 世纪以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 状态。通过丝绸之路,欧洲人认识了瓷器、丝绸等中国商品,但是和中国 的直接往来非常少。15 世纪末到 16 世纪,勇敢的航海家追波逐浪,开辟 了由欧洲前往亚洲、美洲等地的航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新 航路开辟和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世界由孤立走向整体,客观上推动了洲 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材料 19世纪中叶以来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垂直分工,即由英国等 先进国家出 口制成品,销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后者出 口原料供应 前者。前者成了世界大机器生产的中心,后者成为其附庸。到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