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无效。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题2分,) 1.下图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庙底沟遗址出土的双唇小口尖底瓶。有学者认为它用于祭祀,具有礼器性质,故将其喻为“文明的火花”。该学者得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生产工具的进步 B.社会分工的出现 C.阶级阶层的分化D.早期国家的形成 2.下如表为《汉谟拉比法典》关于经济活动的部分规定。据此可知,古巴比伦() 租赁关系 如果耕牛在租用期间死亡,租牛者要负责赔偿亨如果遇上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歉收时,损失由承租者负责。 雇佣关系 雇佣手工业者按日计酬,一般手工业者每日酬金5-6塞(合0.23克-0.276克)银子。 高利贷 借贷还债时,需要证人在场。贷谷利率为33.3%,贷银利率为20%。 A.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积极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C.商业契约普遍存在D.重视规范经济活动秩序 3.据《摩奴法典》记载:“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杀一个刹帝利,应该立誓守戒六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杀一个首陀罗,只需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这些规定反映出古代印度() A.宗教融入法律维护种姓秩序 B.法律条文凸显鲜明种姓色彩 C.种姓地位左右社会财富分配 D.法律制定基于平等社会理念 4.如图是古代克里特文明发展示意图。这主要反映出() A.区域文化的统一性 B.文明中心的多元性 C.文明发展的交融性D.西方文明的连续性 5.波斯帝国的国王只有在行省事务发生某种异常情况时,才会以书信形式提供直接指导或干预。总督在辖地内基本拥有司法自主权力,部分行省总督自己指定所辖城市的长官,免除某些城市的税收。这说明,波斯帝国() A.国王对地方事务的干涉有限 B.以强有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C.拥有着较为完善的官僚体系D.采用君主专制制度维护统治 6.11至13世纪是欧洲城堡建设的兴盛期,塔楼等要塞不断被加固和改进。14世纪,塔楼等要塞受重视的程度下降,城堡成为所在地区的政治中心。15至16世纪,英国甚至掀起了摧毁城堡的运动。这一变化反映了() A.圈地运动的兴起 B.宗教改革运动的推进 C.民族国家的形成D.封君封臣制度的衰落 7.英国经济史学家克拉潘在《现代英国经济史》中指出,13世纪末期,佃户交纳的货币地租和实物地租已超过劳役地租。与此同时,英国的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英国() A.经济发展改变社会结构 B.价格革命影响扩大 C.商品经济冲击庄园经济D.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B项;13世纪末期佃户交纳的货币地租和实物地租超过劳役地租,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变化体现的是庄园经济内部经济关系的调整,是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与“地方割据势力膨胀”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C项。 8.中世纪时期,西欧城市市政当局经常组织市民参与城市活动,还会举办、管理或规约一些社会性事业或公益事业,如学校、教堂、济贫所、慈善院、养老院、孤儿所等。据此可知,当时() A.商业发展环境宽松 B.城市自治职能强化 C.封君封臣制度动摇D.私有财产得到认可 9.12世纪以来,西欧各国的君主们积极吸收罗马法中伸张君权的原则,并以此来制定实体法;城市参照罗马法中的民法原则,形成了城市的商业法规,逐渐排斥封建的庄园法、习惯法,间接打击了地方割据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