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 浙教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第3章 物质的特性 / 第2节 物态变化 / 编号:22649567

物态变化(1)(课件 25张ppt+视频+课后检测卷+答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初中科学 类型:素材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温度,粒子,新课,固体,教学,形状
预览图 0
(课件网)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2节 物态变化(1) 第3章 物质的特性 引入新课 冬天的湖面结冰,许多游客在冰面上滑行。 夏天的湖面上又是另一番景象,人们划着船在湖中游玩。 自然界中物质可呈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在什么条件下物质的状态会发生变化? 变化时有什么特点? 新课教学 一、物质的三态 在常温下水是液态,把水放到冰箱里,瓶内的水会结成冰;把水加热,瓶内的水会很快变成水蒸气。 那么,物质呈现不同状态时各有怎样的特征? 物质能呈现出固态、液态、气态三种不同的状态。 固体总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即使放在不同的容器里,它的形状也不会改变。 新课教学 构成固体的粒子排列非常紧密,每个粒子都处在某一固定位置上(如图),所以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构成固体的粒子并不是静止的,它们会在小范围内振动, 这种运动类似于我们做广播操时,在固定位置完成各种不同的动作。或者类似我们在上课,你只能在你的位置上进行小幅度的动作,不能大范围的走动。 1、固体: 新课教学 以上这些都是固体,你知道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粒子模型 如果将食盐、冰糖、雪花等固体放大去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它们有如图所示的整齐、有规则排列的粒子,我们把这类固体称为晶体。 如图3.2-2中的固体都是晶体。它们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新课教学 如图3.2-3中的这些固体,将它们放大会看到粒子的排列没有规则,我们把这类固体称为非晶体。 非晶体粒子模型 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新课教学 没有容器盛放的液体会向四周铺展开来,因此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但其体积不会发生变化,所以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 液体的形状由盛放它的容器形状决定,不同的容器液体的形状不同,如图所示。 构成液体的粒子也是紧密地排列着,但这些粒子可以移动。 比如课间10分钟,每个同学可以在校园范围内走动。 因为液体中的粒子可以移动,所以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 2、液体 新课教学 3、气体 气体很容易改变体积,如果将气体充入一个密封的容器中,气体很快就会充满整个容器。 构成气体的每一个粒子都会向各个方向运动,气体中的粒子可以到达容器中的任何位置,能充满提供给它们的所有空间。因此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比如同学们放暑假了,每个同学可以到处跑。 我们呼吸时,吸入的空气充满肺部。 新课教学 物质的三态间能发生相互转化,如固态的冰温度升高时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水给它加热又会变成水蒸气。 我们用电茶壶烧水时,加热时间越长,水温升得越高,直到水沸腾。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水的温度变化 二、热与热量 活动1.在小烧杯里装约1/3杯的热水,在大烧杯里装1/2杯的冷水,分别用温度计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 新课教学 2.如图所示,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使小烧杯浮在水中,每过1min,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3.2-1中。 3.分析引起两个烧杯中水温变化的原因。 热水放出能而降低温度,冷水吸收能而升高温度。 新课教学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通过作图的方法我们可以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的水中时,通过接触使温度高的热水放出能而降低温度,温度低的冷水吸收能而升高温度。 这些放出或吸收的能即是热能。 科学上,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作热量 用符号Q表示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更大的热量单位是千焦,符号为kJ。 1千焦=1000焦 新课教学 热平衡: 分析右图,热水的温度逐渐下降,冷水的温度逐渐上升,最后两者的温度相等,此时称热水与冷水达成热平衡。 其实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也是一种热平衡。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待测物体中,待液柱稳定后读数,这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