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四十八)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密封线外不写考号、姓名 ) 七 年 下 · 语 文 ( 省 命 题 ) ( 四 十 八 ) 七 年 下 · 语 文 ( 省 命 题 ) ( 四 十 八 ) 姓 名 班 级 考 号 第一次月考 七年语文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1-4题。(8分) 大自然的变幻总是令人叹为观止。冬日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春天的气息已悄然降 临。漫步在林间小径,耳畔忽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仿佛在宣告春天的脚步已悄然临 近。蓦然抬头,远处的山峦依旧披着银装,与近处悄然绽放的嫩绿形成鲜明对比,震 hàn 之余又透着几分 tián 静。风轻轻拂过,树枝上的积雪纷纷坠落,在地面戛然而止,时间仿 佛在这一刻静止。这样的景至,让人不禁思索, 自然界的更迭与为人处世之道竞有着异曲 同工之妙———在变化中保持从容,在喧嚣中寻觅宁静。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2分) (1)震 hàn( ) (2)tián( )静 2.语段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一个词书写错误,这个词是 ,正确的写法是 。(2分) 3.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叹为观止 B.戛然而止 C.为人处世 D.异曲同工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的“悄然”是形容词。 B.文中的“仿佛”是副词。 C. 文中的“寻觅”是动词。 D.文中的“山峦”是名词,“大自然”是代词。 5.在下面的田字格中填写古诗名句。(7分) ( ”几句诗表现出木兰不慕名利,淡泊功名的品质;王维《竹 ,弹琴复长啸”两句诗写出诗人独坐竹林,抚 )《木兰诗》中,“(1)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里馆》中,“(2) 琴吟啸,独具雅兴的情景;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3)“ ( ”两句诗,写出了晚春时期杨花榆钱漫天飞舞的 )两句诗,写出了笛音带给诗 人的无限乡情;韩愈《晚春》诗中,"(4) 多姿景色。 语文试卷 第1页(共8页) ( 二、阅读(45分) ) 得分 评卷人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6-11题。(15分) 材料一: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材料二: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①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 曰:“秦王②左右,中外⑧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 “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④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 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注释】①陈:陈述。②秦王: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称帝前被封为秦王。③中外:宫内、宫 外的故人。④四海:整个国家。 6.《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 (人名)主持编纂的 体 通史。(1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即更刮目相待(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 9.材料一最后写鲁肃拜会吕蒙的母亲,并与吕蒙结友有什么用意 (2分) 10.小文和小明分析材料二“相寿流涕”的原因,请你帮他们把下面的分析补充完整。(用自 己的话回答)(4分) 小文:我认为庞相寿流下的是“失望的泪水”,因为 小明:我认为庞相寿流下的是“惭愧的泪水”,因为 11.两则材料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之处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4分) 考 生 座 位 序 号 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 七年下 · 语文(省命题) (四十八) 七 年 下 · 语 文 ( 省 命 题 ) ( 四 十 八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4分) 背草筐 ①草筐这种农具,如今基本见不到了,只是偶尔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