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凫水(fú) 潺潺(chán) 磅礴(páng) 脑畔(pàn) B.归省(shěng) 瞳仁(tóng) 脸颊(jiá) 恣意(zì) C.怠慢(dài) 羁绊(jī) 糜子(mí) 挑衅(xùn) D.撺掇(chuān) 晦暗(huì) 挑剔(ti) 斡旋(wò)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跌宕 夜渔 静穆 惊心动魄 B.凫水 烧灼 蓦然 意味深长 C.忌惮 怅惘 磅礴 人情事故 D.撺掇 燎原 锵然 大彻大悟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 A.此次南太平洋台风登陆,福建省首当其冲。 B.进入七月份,温度持续升高,天气真是炙手可热啊。 C.老李参加聚会迟到了整整两个小时,他的老朋友们觉得相见恨晚。 D.王老汉又给自己的养牛场购进了300头牛,种类齐全,真可谓汗牛充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知识分子。 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 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又是一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随州日报》社的记者、编辑们简直忙坏了 B.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等各家学说 C.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 , ,或一茎枯枝;看它 ,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①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 ②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 ③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的《社戏》体裁是散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此外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均选自这个集子。 B.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而赏花灯是民间习俗之一。吴伯箫的散文《灯笼》一文中就有许多有关元宵节的节日习俗。 C.《回延安》是我国诗人贺敬之写的一首抒情诗。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富有地方色彩,展现了浓郁的陕北风情。 D.《安塞腰鼓》的作者是刘成章,陕西延安人。他的《羊想云彩》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 8.仿照画线句再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 , 。 9.古诗文名句填空。 (1)微君之躬, ?(《诗经·邶风》) (2)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 ”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5)写出连续的两句含有雨字的古诗句。 10、综合性学习 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可与例句重复),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 (2)从下列节日中找出我国的传统节日,并注明其具体时间。(示例节日除外) 重阳节元旦元宵节母亲节清明节 国庆节中秋节愚人节感恩节端午节 【示例】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 (3)端午节的中午,家人团聚,一起热热闹闹地过节,可是弟弟却一直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