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新课 看图片猜节日,看看谁猜的最快。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请你谈谈你对这些节日的认识,在这些节日中人们都通常做些什么呢? 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培育和形成的思想理念,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还广泛流传。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增强政治认同。 2.道德修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增强文化底蕴,打好文化底色。 3.健全人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和民本思想,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4.责任意识: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传承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四种思想理念的内涵 教学难点:了解思想理念的重要价值 知识总结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作用)?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自主学习 环节一:“品味诗词魅力,共探思想价值”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司马迁《史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燮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请你连一连以下诗词中蕴含的思想理念,并说说这些思想理念对中国人有何重要性? 环节一:“感悟诗词魅力,共探思想价值” 【笔记】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作用?P50ABC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B.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C.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 二十四节气,它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这首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探究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视频赏析 思考:结合视频,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请你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选择一至两个节气进行分享。并谈谈这些节气中相关的农事活动。 北方地区顶凌耙地、送粪积肥、兴修水利,开始春耕准备;南方多地,人们紧抓“冷尾暖头”及时下种 北方地区开始种植春麦、春玉米、春豆等作物,南方地区则开始进行水稻的春季播种 每年立秋前后,农人们忙起来“晒秋”,在院子或屋顶平台择一处空地,陆陆续续晾晒田间收获的菜蔬谷物 霜降时节,正是秋收冬藏的关键时期。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打尾,“霜降到,无老少”,已经成熟的庄稼需要及时收割,以免遭受霜冻的侵害 二十四节气是农民普遍使用的“农业气候历”。农民根据节气安排农事活动,涉及耕地播种、田间管理、粮食收储等农业生产各环节,是农民应时劳作的行动指南。农民常言“种田种地,全凭节气”、“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立夏快锄苗,小满望麦黄”、“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红薯收”,这都充分诠释了节气对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规定性,遵节气安排生产是千百年来不违农时的生动体现。 出自先秦著名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本义是大道以自己本来的样子为法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多的是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