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及课时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设计 单元名称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设计说明 根据新课标要求,本章涉及中国自然环境的3条标准,即“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 气候、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和“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从总体上看,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从宏观上认识中国自然环境中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的特征,并了解这些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指导学生学习本章内容后,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从不同媒体及生活体验中获取并运用有关中国地理的信息资料,能够描述中国不同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比较区域差异,从区域的视角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能够观察、描述、解释家乡生产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表现出主动学习及问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为以后的区域认知奠定基础。 单元目标 人地协调观 : 1.认识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举例说明长江、黄河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3.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 4.通过考查本地的环境进行乡土地理的教育,激发热爱家乡、发展家乡的激情。 综合思维能力 :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运用有关资料说出长江、黄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运用资料分析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区域认知 :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 气候、河湖等的特征。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 4.分析当地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 1.动手绘制中国轮廓图在上面填写主要地形区和阶梯分界线、温度带以及气候类型。 2.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3.通过各种途径调查家长环境情况,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并与同学分享。 单元整体学习思路 本章中国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自然灾害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进行生活和生产建设时都是人民必须要考虑的必要因素,地形、气候、河流制约的生产生活的发展,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奠定基础,本单元重点设计主题活动和课堂地理实践力的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记住主要山脉、重要地形区,运用地图等材料说出地形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以及地形、气候对河流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本章活动主题《家乡的环境调查》,通过调查,利用本章所学知识,分析地形、气候、河流对自然灾害、经济、生活等的影响,从而落实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社会实践力的培养。 课时学习设计 课题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 第2课时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第二课时内容。 从人地关系思想上看,本节自始至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河流与人类的关系,探索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方面,突出河流对人类活动的贡献,比如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长江“黄金水道”与航运事业的发展,都生动的说明了河流给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教材设计还考虑到河流对人类还有不利的一面,比如长江的生态问题、洪涝灾害等。这样,使学生通过对长江的学习,既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也培养对不利条件的忧患意识。 从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