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科技 / 桂科版(信息科技) / 六年级下册 / 主题三 智能汽车守安全 / 任务三 倒车防撞警报器 / 编号:22971709

第3单元第3课《倒车防撞警报器》教案【桂科版】《信息科技》六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19 科目:小学信息技术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倒车,学生,防撞,警报器,理解,系统
预览图 3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信息技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倒车防撞警报器》教学设计 课题 倒车防撞警报器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六年级下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在学习倒车防撞警报器知识过程中,深入理解倒车防撞警报器的工作原理,认识到其在保障驾驶安全中的重要性。计算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倒车防撞警报器中超声波传感器测量距离的原理,即通过计算超声波发射与接收的时间差来确定车辆与障碍物距离,理解系统各模块间的逻辑关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资源,自主探索倒车防撞警报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对已有的倒车防撞警报器技术进行思考和改进,培养创新思维。信息社会责任:强调汽车安全系统在保障驾驶员、乘客以及行人安全方面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开发和使用这些系统的社会责任。同时,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深入理解倒车防撞警报器的工作原理,包括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机制、计算模块的运算过程以及警报器的触发条件,能够准确阐述各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3. 学会制作模拟倒车防撞警报器,熟练运用编程实现警报器功能,理解编程中条件判断与系统逻辑的对应关系,并能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阈值。4. 了解倒车防撞警报器的技术发展趋势、在特殊场景的应用以及与其他汽车安全系统的协同工作方式。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超声波传感器测量距离的抽象原理,将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学生对复杂技术原理的理解能力。2.让学生认识到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在汽车安全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理解数据安全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理解现有倒车防撞警报器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创新想法,并能够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实际的设计方案或改进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讲述壮壮发现爸爸倒车时,倒车影像显示距离且汽车发出警报的事例,提问学生对这一现象的观察和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倒车防撞警报器的工作原理。2. 展示一些因倒车未注意障碍物导致事故的图片或视频,强调倒车安全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倒车防撞警报器的关注,引出本节课主题。 1. 认真倾听故事,回忆自己乘车或生活中观察到的倒车场景,分享对倒车防撞警报现象的感受和思考。2. 观看展示内容,直观感受倒车不注意障碍物的危害,激发对倒车防撞警报器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1. 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 利用事故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倒车安全的重要性,为学习倒车防撞警报器奠定情感基础。 讲授新课 一、查一查1. 布置任务,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汽车实现倒车防撞报警的方式,如倒车雷达、倒车影像、倒车防撞预警系统等。2. 引导学生分享查阅结果,讲解不同方式的工作原理,对比它们的特点和优势。二、读一读1. 讲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即发出超声波并接收回声,通过计算时间差测量距离。2. 结合倒车防撞警报系统,详细阐述超声波传感器发出信号、遇到障碍物反射、计算模块接收并计算距离、警报器根据距离发出警报的整个工作过程。3. 让学生填写倒车防撞警报器模块组成和功能的表格,加深对各模块的理解。三、玩一玩1. 组织学生 4 人一组,分配驾驶员、超声波传感器、数据处理专家和警报器的角色,模拟倒车防撞警报器的工作流程。2. 在学生模拟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警报声的变化,思考变化原因,讲解距离与警报声频率的关系。3. 介绍在复杂场景下设置多个阈值的必要性,如远阈值预警和近阈值紧急警报,让学生理解阈值对警报策略的影响。4. 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流程图,描述倒车防撞警报系统的工作过程,强化对系统逻辑的理解。四、做一做1. 介绍制作模拟倒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