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一2025学年(下)高三第四次考试 语文·答案 (1~3题,6~7题,11~12题,15题,18题,每小题3分) 1.答案B 因果颠倒,根据材料一可知,“以水土流失规律机理为代表的一批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取 得了丰硕的成果”是“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基础研究水平的提升”的原因。 2.答案D A.概括不准,林地与草地在三个阶段差异不大。B.以偏概全,农地在渗漏阶段起初没有大幅诚缓。 C.三种土地利用类型都没有快速减少。 3.答案D 概括错误,材料三没有肯定之前工作取得的成效。 4. 答案①首先呈现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观点。②其次闸释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③再次介绍黄河流域水土保特工作的成效。④最后提出发展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的原因及具体举 措。(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的情给分) 5. 答案①材料一: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利用现代技术构建智能化监测监管体系,培养战略人才,严格控制人为 水土流失。②材料二:基于植被对土壤水文性质的改善作用,科学选择土地利用类型。③材料三:优化植被配 置,避免单一化种植:同时加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工程治理(如加固淤地坝、防控滑坡),推动生态修复与灾害 防治协同,实现可持续发展。(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的情给分) 6.答案D 夸大事实,从文本中可以看出守夜过程中有一些紧张的时候,但没有表现出危险重重。 7.答案A 在描写风雪的过程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8. 答案①营造了一种温暖、温馨的氛围。正是因为寒夜气温低、风雪大,车棚内才需要火取暖,一群人相互插科 打浑,其乐融融。②火串联起了故事情节。人们围火而坐,火堆附近是人们活动的中心,天黑烧火,守夜开始: 天明熄火,任务结束。③烘托出人物的乐观积极心态与精神面貌,象征美好的情感。火的光亮映红了人们的 一1 脸,照亮了人们的脸,展现出人们良好的心态。(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 给分) 9. 答案①文化性:本文使用了口语、方言、俗语等民间用语,彰显民间语言的生命力:又通过人物命名反映乡村 文化的一个侧面。②暗示性:环境描写的暗示性,如火堆的意象既写实又象征:既是取暖工具,也隐喻人情温 暖;人物语言的暗示性,如花儿的口是心非,表面说“我不依”,其实内心很甜蜜:文中“热水如愿以偿地下了他 的喉咙”,暗示出太保对“花儿不要你了”这句玩笑话的理解。(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 可酌情给分) 10. 答案CEG(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 11.答案D 两个“景”的意思相同,都是日光的意思。 12.答案C 曲解文意,材料中表达的是不能委屈自己迎合世俗规范的意思。 13. 答案(1)对万物的去和留同等看待,跟随六气的虚乏和充盈(而变化)。(关键词“齐”“虚盈”的翻译各 1分,大意2分) (2)只有他同族的兄长常常赞叹佩服他,认为他超过了自己,因此大家都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异。(关键词“以 为”“由是”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14. 答案①闭门读书,数月不出。②寄情山水,流连忘返。③情到兴处,得意忘形。(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若 答“嗜好喝酒,能长啸”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阮籍回复:承蒙您来信并阅览了您的旨意,我有意以笔墨相复。那九天之上的高远,疾飞的鸟儿也无法寻 到它的顶端:四海的深邃,深潜的鱼儿也不能测到它的底部。这些哪里是没有羽毛与辩片的凡人所能论说的 啊!而且那玄云没有固定的形态,应龙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形态:有时清晨升腾傍晚卷藏,迅速交替兴起;有时 潜藏于泥沼有时腾飞于天际,清晨降下夜晚升起。伸展身体则八方之地都不足以让它尽情地留下踪迹,收敛 身姿则在极为狭小的空间也能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