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语句。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文章的感情线索,学习文中表达情感的各种写作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诵读文本,感受林觉民的“以身许国壮山河,以爱之名负了卿”的无奈和痛苦,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复杂心理和崇高的理想境界。 文化传承与发展: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革命豪情,学习革命先辈对家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语句。 把握文章的感情线索,学习文中表达情感的各种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诵读文本,感受林觉民的“以身许国壮山河,以爱之名负了卿”的无奈和痛苦,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复杂心理和崇高的理想境界。 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革命豪情,学习革命先辈对家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爱之名的那些人和那些感人的爱情…… 1.周恩来和邓颖超 我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周恩来 2.梁思成和林徽因 梁:“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为什么是我?” 林:“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3.钱钟书和杨绛 遇见你之前,我从没想过要结婚;遇见你之后,结婚这件事,我从没想过和别人。———钱钟书 4.余光中和范我存 别问我心里有没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余光中 那么,林觉民和陈意映又有着怎样的爱情? 1905年,18岁的林觉民与17岁的陈意映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喜结连理。幸运的是,在这段包办婚约中,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陈意映出身广东官宦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饱读诗书,能吟诗作赋。婚后,两人琴瑟和鸣,林觉民常向朋友夸赞:“意映的性格与偏好都与我相同,她真是个天真烂漫的女子。此生得此佳人,我何其有幸!”他们将居所命名为“双栖楼”,在楼前种植蕉梅。两人通信时,常以“双栖楼主”落款。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在乱世中守住一方自己的幸福,原本林觉民、陈意映也可以过这样的日子。然而,他们却不得不面对生离死别……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与妻书》,走进他们那伟大而动人的爱情。 二、作者简介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 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15岁参加应试时,只在卷子上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字便扬长而去。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三天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于5月11日从容就义,年仅24岁,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附:福建省侯官县林氏一族诗礼之家、满门忠烈 林孝恂:林觉民生父,翰林学士,倡导男女都应受教育。 林孝宽:参加公车上书,,资助过“戊戌六君子”。 林长民:林觉民大哥,林徽因生父,福建师范大学校长,五四运动的火炬手,后中弹身亡。 林尹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文:林徽因叔叔,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恒:林徽因弟弟,中国第一代飞行员,在成都空战中血染长空。 还有同族的林祥谦、林泰曾、林永升、林履中等烈士…… 三、写作背景 播放视频,时长2分48秒。 四、解题 与妻书:写给妻子的信。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叙述和陈情。 附提称语“卿卿”: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 ———刘义庆《世说新语》 “卿卿”在古代应为闺中昵称、房中蜜语,使用范围局促狭小。其源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的《惑溺》篇,其中讲了当时名士生活的七个片段,都是沉迷于声色、财富、忌妒、情爱里不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