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 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 / 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 编号:23002709

【议题式教学】9.1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课件(共27张PPT+视频素材)

日期:2025-05-20 科目:初中政治 类型:素材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法律,律的,体系,议题,我国,如何
预览图 0
(课件网) 9.1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统编版)七年级 下 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理解并认同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和构成,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道德品质。 法治观念:树立法治观念,认识到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健全人格:通过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 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一员,有责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重点: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进程 难点: 法律的本质以及我国法律的本质 总议题:从人民意志到社会守护 ———如何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本质与生命力? 子议题一:法律的根本属性———如何理解我国法律的“人民性”? 子议题三:从文本到实践———如何让法律真正“落地生根”? 子议题二:动态发展的法律体系———为何法律需要不断完善? 自学导航(P76-79) 1.法律的本质? 2.我国法律体系的本质? 3.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法律体系?(构成) 4.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意义? 5.我国当前的立法进程是怎样的? 6.如何保证法律的实施 子议题一:法律的根本属性———如何理解我国法律的“人民性”? 是否有了人类,就有了法律?原始社会有没有法律? 子议题一:法律的根本属性———如何理解我国法律的“人民性”? 结合视频思考: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子议题一:法律的根本属性———如何理解我国法律的“人民性”? 原始社会,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靠自觉自愿遵守 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 氏族成员平等、互助 习惯符合全体成员利益 法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才创制法律。 原始社会末期 生产力 水平提高 出现剩余产品、私有制和剥削 产生阶级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 建立国家 创制法律 子议题一:法律的根本属性———如何理解我国法律的“人民性”? 以上材料说明法律主要维护谁的利益? 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个王朝———夏,以及维护夏朝统治的法律制度。根据文献记载,夏朝的法律称为“禹刑”。 在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它规定:奴隶可以买卖,抵债;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需偿命。 资本主义法,是资产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资产阶级国家制定、认可。其基本原则是保护私有财产,实际上只是保护资本家的私人占有制。 1. 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本质) 子议题一:法律的根本属性———如何理解我国法律的“人民性”? 宪法的起草 1954年宪法的起草工作始于1953年底,当时的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负责宪法的起草工作。委员会成员包括了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各界代表,他们共同参与了宪法的起草过程,确保了宪法的制定能够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广泛共识和共同意志 宪法的审议和通过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我国法律体系的本质? 子议题一:法律的根本属性———如何理解我国法律的“人民性”? 结合我国1954年宪法的制定过程和我国的国家性质,说说我国法律的本质?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我国的法律体系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 子议题二:动态发展的法律体系 ———为何法律需要不断完善? 从以上三幅图中,你能找出一个共同点吗? 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子议题二:动态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