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 期末专区 / 四年级下册 / 编号:23025852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重点专题:文言文阅读与诗词曲鉴赏-(含答案)

日期:2025-10-14 科目:小学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师旷,注释,阅读,我们,文言文,故事
预览图 5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重点专题:文言文阅读与诗词曲鉴赏-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凿壁偷光(节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②光而读之。 【注释】①(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②(映)照耀。 (1)对“衡乃穿壁引其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匡衡于是穿墙而过,去吸引邻居家的火光。 B.匡衡于是在墙上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 (2)这个故事赞美了匡衡 的精神。 (3)这样的故事还有 和 。(填序号) A.悬梁刺股 B.邯郸学步 C.囊萤夜读 阅读理解。 翠鸟移巢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①患②,及③生子,爱之,恐坠④,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注释】①避:避免。②患:灾祸。③及:到了……的时候。④坠:落,掉下。 2.翠鸟“稍下作巢”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1分) 3.用自己的话写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正确的一项是( ) A.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只会害了孩子。 B.我们做事要懂得变通,要随着外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C.母爱是伟大的,我们要懂得感恩。 5.阅读。 宋濂嗜①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②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③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注释】①嗜(shì):爱好②致:得到③弗:不敢 (1)看示例,学方法,做解释。 “计日以还”,我用组词法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归还) ①家贫 ②录毕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3)短文紧扣“嗜学”写了宋濂哪几件事?请联系短文内容,完成图示。 (4)读了短文,我想到了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如囊萤映雪、 。 文言文阅读。 师旷[1]论学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师旷曰:“何不炳[2]烛乎?” ③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④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3]行乎?” ⑤平公曰:“善哉!” 注释:[1]师旷:春秋时期著名乐师,是个盲人。[2]炳:点燃。[3]昧:暗,不明。 6.下列加点的字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年七十欲学(想要) B.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游戏) C.恐已暮矣(晚) D.孰与昧行乎(行走) 7.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师旷认为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蜡烛照明。( ) (2)师旷认为“何不炳烛乎”的原因是老了读书会更聪明。( ) 8.李白小时候在山中读书,未成,弃去。请你用师旷告诉我们的道理劝说李白吧。 二、诗词曲鉴赏 9.一起鉴赏古代诗歌。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①前沙似雪,受降城②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④尽望乡。 【注释】①回乐烽: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②受降城: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③芦管:笛子。④征人:戍边的将士。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诗人在第一二句,借寒气袭人的环境描写来渲染将士们心境的愁惨凄凉。 B.诗人在最后一句,运用对戍边将士的心理描写来表达他们的思乡之情。 C.夜风中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 D.诗人把景色、声音和感情融合在一起,前3句为最后的抒情作铺垫。 (2)读了古诗的前2句,我眼前浮现出了这样的情景,我来写一写。 课内古诗文阅读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0.解释词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