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 / 人教版(2019) /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编号:23474725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案(有答案)

日期:2025-10-03 科目:高中生物 类型:学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生物,进化,事实,理论,多样性,什么
预览图 3
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 举例说明协同进化。 2. 概述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的过程。 3. 概述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点。 事实1: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岸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羚羊每分钟快13 m。为何差距如此之大?经过观察和科学实验,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有一个狼群,它们时时处于危险之中(如下图1)。 图1  图2 事实2:某种兰花长着细长的花距,花距的顶端贮存着花蜜。有一种以吸食这种花的花蜜为生的昆虫生有同样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它们在吸食花蜜的同时为这种兰花完成传粉(如上图2)。 事实3: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氧气的,因此最早出现的生物都是厌氧(进行无氧呼吸)的。在出现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之后,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才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事实4:在一个人工池塘中,原本植食性鱼占优势,放进肉食性鱼后,浮游生物的多样性增加了。从一个含有多种藻类的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中,人为去除海胆后,某种藻类会逐渐占据优势,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下降。 (1) 从事实1可以看出,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有狼群的地区羚羊奔跑的速度较快? (2) 有狼群的地区,羚羊为什么没有灭绝? (3) 根据事实4并结合“收割理论”回答,捕食者的存在是通过什么方式增加物种多样性? (4) 分析事实2,请用进化理论解释以吸食这种兰花的花蜜为生的昆虫具有细长吸管似的口器的原因。 (5) 事实1、2说明不同种生物之间在进化上        ,事实3说明生物的进化和无机环境也是      。 (6) 什么是协同进化? 阅读教材第120、121页相关内容,观察“生物进化的历程示意图”,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 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三个层次的内容? (2) 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3) 陆生植物和陆生动物的出现谁先谁后?前者为后者提供了什么条件? (4) 寒武纪时的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 (5) 恐龙大约是什么时候绝灭的?物种绝灭对生物多样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6) 简要归纳总结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历程。 (7) 人类活动加快了物种绝灭的速度,根据协同进化理论,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大约5亿4 200万年前到5亿3 000万年前,在地质学上被认为是寒武纪的开始时间,寒武纪地层在2 000多万年时间内突然出现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而在早期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没有找到其明显的祖先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材料2:6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的异军突起,人们对进化的认识也开始深入到分子水平。生物分子的进化是生物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进化理论的“选择”仍是指自然选择,因而它发展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但它未能在分子水平上阐述遗传机制,故仍然是不完美的。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这一不足为另一新说“中性突变论”所克服。这个理论认为在分子遗传学的层次上,基因的变化大多数是中性突变,也就是对生物个体既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的突变。由于中性突变并不受自然选择影响,因此中性理论也曾被认为是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论处于竞争状态。另外木村资生提出的突然变异产生的蛋白质和原本的蛋白质之间没有适应性差异的突然变异则称为中立突然变异的理论。 (1)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界的生命作出了科学的解释。请归纳总结。 (2) 材料1的事实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什么理论提出了挑战?基于这一点,你认为进化可能是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