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 / 人教版(2019) /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 编号:23992197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第1章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10-01 科目:高中生物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种群,数量,影响,变化,密度,因素
预览图 5
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
2026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2025湖南长沙期末)我国古书有“旱极而蝗”的记载,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和孵化场所,而阴湿多雨的环境易使蝗虫患流行性疾病,另外青蛙会捕食蝗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环境主要影响蝗虫种群的死亡率 B.青蛙通过捕食影响蝗虫的种群数量属于生物因素 C.发生蝗灾时蝗虫的环境容纳量会不断增大 D.蝗虫患流行性疾病会导致种群密度下降,属于非生物因素 2.(2025湖北省多校联考)《孟子·梁惠王上》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密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说明间歇性砍伐,可源源不断获得“材木” B.“不违农时”体现了生物因素对于植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C.使用大孔渔网捕鱼,则可以保证“鱼鳖不可胜食”(鱼鳖吃不完) 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均可影响“谷”“鱼鳖”“材木”的种群数量 3.(2025辽宁名校联盟月考)加拿大北方森林生活着猞猁(捕食者)和它的猎物(如雪兔、雷鸟等)。其中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具有周期性。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两种生物体通过共同的捕食者产生似然竞争,即某物种的种群密度会通过影响捕食者的种群密度,从而对另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捕食者与猎物之间数量的周期性变化会随猎物种类改变而消失 B.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中,捕食者是因,猎物是果 C.雪兔数量增加造成雷鸟种群密度降低,属于似然竞争 D.猎物减少造成捕食者减少,进而导致捕食者的天敌减少,属于似然竞争 4.(教材习题改编)如表为某地人工柳树林中,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平均值,单位:株/m2)随林木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变化的调查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郁闭度 0 0.2 0.4 0.6 0.8 1.0 一年蓬 15.3 13.5 10.8 7.4 4.3 2.4 加拿大 一枝黄花 10.4 9.5 6.1 5.6 3.0 1.2 刺儿菜 3.7 4.3 8.5 4.4 2.2 1.0 A.随郁闭度增加,加拿大一枝黄花、一年蓬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相同 B.相同郁闭度下,草本植物间的密度差异主要与自身特性有关 C.除郁闭度外,气温、干旱等因素也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D.林木郁闭度由0.8增大到1.0,该人工林中加拿大一枝黄花的K值不变 5.(2025湖南名校联盟检测)某地区的苍鹭在1928~1977年间生殖鸟对数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气温等非生物因素对苍鹭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B.在1964~1974年间,苍鹭的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进行增长 C.寒冬导致的食物不足是引起苍鹭种群数量下降的密度制约因素 D.1977年前后苍鹭种群中生殖鸟对数保持相对稳定与连续暖冬有关 6.(2025广东梅州期末)蚜虫的发育和繁殖与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温度越高,蚜虫的生长速度越快,繁殖数量也会增加,但过高温度也会对蚜虫造成不利影响。某地区5月初立夏以来,气温逐渐升高,进入6月气温持续在30 ℃左右,8月初立秋后气温有所降低。如图为该地区不同月份蚜虫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引起AB段种群数量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气温逐渐升高 B.气温等气候因素对蚜虫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相关 C.温度可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来影响蚜虫种群数量的变化 D.该地区的蚜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往往呈现季节性波动 题组二 种群研究的应用 7.(易错题)如图为鱼塘中鱼的数量增长曲线,为了使鱼塘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应该做到适时捕捞。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超过T4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 B.超过T3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3K/4 C.超过T2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2 D.超过T1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4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