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一)基础知识 1. 汉武帝在位时间是( ) A. 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 B. 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 C.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5年 D. 公元前87年-公元前49年 2. 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分封诸侯 B. 推恩令 C. 削藩政策 D. 设立刺史 3. 汉武帝在经济上实行的统一措施是( ) A. 统一货币 B. 统一度量衡 C. 盐铁官营 D. 以上都是 4. 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主要政策是( ) A. 百家争鸣 B. 独尊儒术 C. 焚书坑儒 D. 黄老之学 5. 汉武帝时期设立的监察地方官员的官职是( ) A. 丞相 B. 太尉 C. 刺史 D. 郡守 (二)能力提升 6. "推恩令"的主要作用是(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发展地方经济 C. 促进民族融合 D. 提高行政效率 7.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财政收入 B. 控制重要资源 C. 打击商人势力 D. 以上都是 8. 董仲舒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 A. 天人感应 B. 君权神授 C. 大一统 D. 以上都是 9.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的主要政策是( ) A. 和亲政策 B. 主动出击 C. 消极防御 D. 互市贸易 10.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历史意义是( ) A. 奠定中国疆域基础 B. 确立儒家正统地位 C. 加强中央集权 D. 以上都是 二、材料解析题()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汉书·武帝纪》记载:"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1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作用?(6分) 材料二:董仲舒建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2. 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9分) (二)材料分析(15分) 材料三:《史记·平准书》记载:"于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 13. 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的什么经济政策?分析其实施原因。(6分) 材料四:《汉书·张骞传》记载:"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14. 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9分) 三、论述题(30分) 15.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及其历史影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B 【解析】汉武帝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 2. B 【解析】"推恩令"是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主要措施。 3. D 【解析】汉武帝在经济上实行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盐铁官营等措施。 4. B 【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主要政策。 5. C 【解析】刺史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监察地方官员的官职。 6. A 【解析】"推恩令"通过分割诸侯国土地加强中央集权。 7. D 【解析】盐铁官营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控制重要资源、打击商人势力。 8. D 【解析】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等思想。 9. B 【解析】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主动出击的政策。 10. D 【解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具有多方面历史意义。 二、材料解析题 (一) 11. 政策:"推恩令"。(2分)作用:①削弱诸侯势力;②加强中央集权;③巩固国家统一。(每点2分,) 12. 主张:①思想统一;②尊崇儒术;③排斥百家。(每点2分,)影响:①确立儒家正统地位;②为大一统提供思想基础;③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每点1分,) (二) 13. 政策:盐铁官营。(2分)原因:①增加财政收入;②抑制商人势力;③加强中央集权。(每点2分,) 14. 事件:张骞通西域。(3分)意义:①促进东西方交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