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 人教版(2019) / 必修 第一册 /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 编号:23881824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3课时)

日期:2025-09-18 科目:高中地理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辐射,大气,太阳,吸收,地面,受热
预览图 12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课件网) 测--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根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的差异划分层次。 为什么对流层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1.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结合实例,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The heating of the atmosphere 大气的受热过程 0 1 0 2 Heat preservation of the atmosphere on the ground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CONTENTS The heating process and atmospheric motion of the atmosphere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情景导入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 为什么珠穆朗玛峰顶气温很低? 海拔越高,与太阳越近,气温不是越高吗? 大气是如何受热增温的? 阅读教材34页,思考下列问题: 1.地球最重要能量来源是什么? 2.什么是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3.哪些是长波辐射,哪些是短波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50%), 太阳表面温度为6000K,因此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波长越长。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有选择性吸收(少量) O3 O3吸收紫外线 平流层上层首先接触到紫外线,先吸收增温 H2O、CO2吸收红外线 无选择性反射 散 射 太阳辐射(大部分) 平流层 → → 对流层 ↑↓ ↑↓ 天空晴朗 天气多变 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的、根本的能量来源 短波 长波 削弱作用 H2O、CO2 云层、较大颗粒物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常见的散射现象 当太阳光通过空气时,太阳光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都能穿透大气层,直接射到地面,而波长较短的蓝色光很容易被散射,使得天空呈现蔚蓝色。 为什么日出或日落呈现橙红色? 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光穿过的路径长,大气层厚,大部分蓝紫光被散射掉,剩下的为红色、橙色的可见光。 为什么有时候天空呈现灰色? 当时太阳光很弱,天空中又有较多尘埃,各种波长都被散射。 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总呈蓝色?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晴天和阴雨天气温对比 月球和地球白天气温对比 太阳辐射 有选择性吸收(少量) 无选择性反射(云层、较大颗粒物) 散 射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太阳辐射(47%) 平流层 → → 对流层 ↑↓ ↑↓ 天空晴朗 天气多变 太阳暖大地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 太阳辐射是 根本热量来源 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是长波辐射,对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因此,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大气 辐 射 大地暖大气 短波 长波 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大气吸收 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思考】太阳辐射最强是在中午12时,为什么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14时? 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使大气升温,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气温最高出现时间会较太阳辐射最强的时间有所延后。 太阳辐射 有选择性吸收(少量) 无选择性反射(云层、较大颗粒物) 散 射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太阳辐射(47%) 平流层 → → 对流层 ↑↓ ↑↓ 天空晴朗 天气多变 太阳暖大地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 太阳辐射是 根本热量来源 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是长波辐射,对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因此,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大气 辐 射 大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