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 / 湘艺版(2019) / 必修 音乐鉴赏 / 下篇 / 编号:23901492

湘艺版高中音乐---梨园百花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23 科目:高中音乐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戏曲,音乐,京剧,学生,剧的,教学
预览图 2
高中音乐 高中音乐
《梨园百花》教学设计 科 目 音 乐 年 级 二 设计教师 设计主题 梨园百花———京剧 设计时间 课标要求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中国戏曲、中外歌剧、音乐剧及戏剧和影视配乐等,了解戏剧构成的主要元素,认识音乐在不同类别的戏剧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 教材分析 湘教版音乐鉴赏共分五个单元,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第四部分《梨园百花》里的内容。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实践让学生来了解京剧唱腔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学习传统中国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观察、模仿老师和图片中所给出的动作,创设学生互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知京剧唱腔中所蕴含的无穷魅力,掌握京剧艺术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认识京剧艺术的基本特征,以及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特点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音乐鉴赏能力,思维活跃,喜欢争论,喜欢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但有时会以点概面,比较偏激。京剧,对于学生来说距离感较大,持续学习有困难,所以要根据学生特点,创设情境,增减课程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的心理特点高中生能掌握自己的行为,愿意独立思考,对老师的教学也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因此讲课时既要依据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才能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所以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用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速度、音色、唱腔,认识剧中人物的脸谱、服饰、行头,用比较法和情景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来了解京剧的唱腔特点和表现形式,从而来探究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情感。 教学目标 ⑴、初步了解京剧的起源、四大行当中旦行的相关知识、表演形式等,积累丰富的戏曲知识。⑵、通过听赏、模拟、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审美感知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热爱京剧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课初步了解京剧的起源,京剧的四大行当中旦角的相关知识,并且感受体验旦角唱腔的魅力。教学难点:对不同旦行角色的理解、辨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期待 新课导入循序渐进,层层递进,1,教师分别演唱几段戏曲唱段,请学生辨别、说出唱段是什么戏曲种类。(豫剧、越剧、黄梅戏、京剧)2,简介中国戏曲中国戏曲主要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综合而来。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它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的精华,在共性中彰显个性。中国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与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曲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园。3,本节课重点学习京剧中旦行的相关知识,感受体验旦角唱腔的魅力。 二、简介京剧的起源与发展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 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距今200多年历史。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清代乾隆55年起,原在南方的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陆续进京,之后大量吸收当时在北京流行的昆曲、京腔、秦腔等各种戏曲艺术的成就,同时又受到北京的语言、风俗等地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逐渐衍变成为京剧。它是昆剧、皮黄、梆子诸声腔精华的集大成者。三、京剧的行当1、京剧的四大行当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方法,它把不同性别、年龄、性格、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以便更好的诠释人物的个性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