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 冀教版(2024) / 三年级上册(2024) / 一 倍的认识 / 编号:23918888

冀教版三上1.1《倍的认识》(教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小学数学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学生,理解,个数,关系,几倍,大象
预览图 2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倍的认识》 课时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倍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对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1-3年级)的课程内容要求: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倍的意义培养数感,发展学生的数感和数量关系理解能力初步建立倍的数学模型,理解倍的本质是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 将倍的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可以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和理解倍数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首课时,以“大象之家”“拔萝卜”等生活情境引入,通过操作、画图、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几倍”就是“几个几”,为后续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奠定基础,设计“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建构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乘法和除法基础,能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但对“倍”这一抽象概念尚不熟悉。需通过直观操作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建立“一份”与“几份”的关系,理解倍的本质。 核心素养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认识“倍”的概念的过程。 初步体会“倍”的含义,能结合直观图示描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理解几倍就是几个几。 3.积极参与观察、讨论活动,对“倍”的知识充满好奇心。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能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一份”与“几份”之间的关系,建立“倍”的模型。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棒、图片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孕新 出示成语卡片。 提问:“这些成语中都有一个什么字?” 引导学生发现“倍”字。 师:“生活中我们常说‘加倍努力’‘成倍增长’,那数学中的‘倍’又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观察、回答“倍”字。 通过学生熟悉的成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本课主题,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探究 一、认识倍 出示“大象之家”情境图。 提问:图中有几头大象?几头小象?大象和小象的数量有什么关系? 学生:4头大象,2头小象。 学生:大象比小象多2头。学生:小象的2倍是大象。 从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兴趣,初步感知“倍”的存在。 活动1:理解“2倍”的含义 引导学生用学具摆出小象和大象的数量关系。 师:4里面有几个2? 小结: 所以我们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活动2:拔萝卜情境———理解“几倍” 1.出示: 师:兔妈妈拔的萝卜是小兔的几倍? 小组合作,画一画 引导:把3个看作一份,6里面有2份,所以是2倍。 小结:兔妈妈拔萝卜的个数等于2份小兔拔萝卜的个数,兔妈妈拔萝卜的个数是小兔的2倍。 追问:如果小兔拔2个,兔妈妈拔6个,是几倍?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倍”的?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发现:两个事物进行比较,以少的事物为标准,看成一份,另一个事物有这样的几份,它们就是几倍的关系。 摆一摆,再填空。 拿出准好的小棒,按要求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摆圆片:2片代表小象,4片代表大象就知道重量了。 学生:4里面有2个2。 画图表示,每3个一圈,发现6里面有2个3。 学生:3倍,因为6里面有3个2。 学生: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学生:兔妈妈拔萝卜的个数是小兔的几倍,和小兔拔萝卜的个数也就是一份的数量有关。 通过操作和画图,帮助学生建立“份”的概念,理解倍的本质。 四、变式 讨论与交流 问:你能举出生活中‘倍’的例子吗? 生:爸爸的体重是我的2倍生:苹果是香蕉的2倍。 将数学概念回归生活,增强应用意识。 五、尝试 尝试练习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