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 内容 质量互变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和训练辩证思维应该把握的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本课共两框,第一框“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讲述了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以及如何理解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第二框“把握适度原则”在说明了适度的含义的基础上,阐明了掌握适度原则的要义与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第一框是第二框的客观基础,适度原则是根据质量互变规律制定的规范,二者之间是客观依据与行动遵循的递进关系。本课两框内容相对较少,学习模式同第二课 课标 要求 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 系统预知教材 (一)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1)质的含义: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_____的规定性。 (2)量的含义: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_____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3)量与事物的关系: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离开具体事物的“_____”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4)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_____。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_____。 |微|点|拨| 认识事物的质与量的规定性,往往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是定性的精确化。 2.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要求 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_____与飞跃性、_____与间断性的关系 意义 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对我们认识事物的_____、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微|点|拨| 事物发展的间断性,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 (二)把握适度原则 1.适度的含义 (1)度的含义: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_____的量的限度。 (2)度的意义: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3)关节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事物_____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4)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_____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5)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 ①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 ②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 |微|点|拨| 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变化,事物不会发生质变,量变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体,成为另一事物。 2.掌握适度原则 必要性 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_____ 含义 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_____的原则 要求 ①把握“分寸”: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_____的错误。 ②坚持“得中”: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_____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这里的“得中”,不是凡事都采取_____的消极的思维方式。 ③促成质变: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_____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 |微|点|拨| 折中主义 内涵 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 特征和表现 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