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地图的选择与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课标要求 课题名称:《地图的选择与应用》 教材版本与章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教学知识点:比例尺的变换与地图的类型和选择 表1 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与解读分析 内容要求 内容解读 “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 “结合生活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结合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课标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运用能力,强调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类型以获取地理信息,并培养常态化使用地图的习惯。课程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数字地图与卫星导航系统在出行、定位等方面带来的便利,同时通过具体案例,认识数字地图在城市规划、资源管理和灾害响应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设计理念 基于真实情境,开展地图应用与实践探索 以设计全运会探索指南为核心任务,通过引导学生选择和应用不同类型的地图,将地图比例尺、类型与功能等知识融入真实生活情境,强调电子地图与卫星影像在现代城市出行、文化体验与应急避险中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借助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地理课程的实践性与时代性。 三、教材分析 章节联系与地位分析:本节内容隶属于地图基础知识模块,承接前期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等基本要素的学习,为学生系统理解地图功能与价值奠定基础;同时作为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本节通过引入数字地图与现代技术应用,为学生后续学习区域地理、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提供工具支撑,体现了地理课程的时代性与实用性。 具体知识内容分析:教材从传统地图类型与比例尺选择入手,逐步过渡到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的生活应用,并通过城市管理资源调查与灾害监测等实例展现其社会价值。内容结构层层递进,既涵盖基础概念如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关系,又强调技术融合如实时路况和预警平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建立从认知到应用的知识体系。 四、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七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地图三要素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和生活经验,特别是使用手机导航的体验,对数字技术有较高接受度。能够通过直观案例如交通拥堵提示和景点查找理解地图的实用性,为学习地图选择与进阶应用提供了必要的认知铺垫。 学习困难:学生可能难以抽象理解比例尺与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逻辑关系,尤其在面对多类型地图的比较选择时易产生混淆。同时对数字地图背后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社会治理中的深层应用缺乏系统认知,需通过具体案例和实操练习化解理解障碍。 五、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正确认知地图在我们生活中的重大用途。 2.结合广州城市探索指南制作,明确各种地图的特点及用途,说出电子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根据任务要求和具体的需要,对比各类地图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地图。 4.在生活中使用电子地图,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图的选择与应用 难点:根据比例尺选择合适的地图 (三)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以“设计全运会探索指南”为主线,通过真实情境创设、电子地图实操、小组协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地图选择与应用的实践能力,体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六、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提出任务———城市探索指南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说明任务背景 2025年11月09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在广东广州开幕,运动健儿们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展风采。 提出任务:1.作为志愿者,为来到广州参赛的运动员设计一份《“活力大湾区,魅力新广州”一日探索指南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