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答案 1~16小题,每小题3分,。 1.答案A 由图可知,P点附近地形平缓,地势落差小,降低了探测器着陆的撞击或倾覆风险;岩石样本丰富为 地质因素,而非地形因素;P点是M一P一Q沿线最高点,但P点的局部海拔相对于月地距离可以忽略,对无线 电通信传输影响小;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坡向,坡度大,形成的阴影区多,反而会影响探测器接收太 阳辐射。 2.答案C 由图可知,由M点至P点地势整体上升,然后地势下降,到Q点附近再略微上升,最高点位于P点。 3.答案D 阿波罗环形山的中央峰是陨石撞击后,坑底因弹性恢复而隆起形成的,这一过程将月球深部的物质 挤压抬升到表面,使得不同深度的岩层在中央峰区域暴露出来,形成一个天然的地质剖面,成为研究月球岩石 圈结构和演化历史的“窗口”;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极大,仪器温度控制主要依靠探测器自身保温隔热设计;中央 峰为隆起形成的高地,坡度相对较大;中央峰的物质是从深部被挤压上来的,它本身不是一个沉积作用形成的 地层序列,采样器只能在表面采集这些被“挤”上来的深部物质,而不是向下“挖掘”一个连续的古老地层。 4.答案B 三叶虫是古生代早期出现的海洋生物,古生代末期大量物种灭绝,所以三叶虫最可能在此次物种灭 绝中消失:恐龙和裸子植物主要在中生代繁盛,且恐龙灭绝于中生代末期: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快速发展。 5.答案C 古生代末期的物种大灭绝事件中,海洋中大量生物灭绝,鲎类作为幸存者,其天敌的灭绝或数量锐 减使其生存压力降低,从而成为海洋中的顶级捕食者。由材料无法得知当时的气候变化状况;外壳坚硬是鲨类 一1 能够在生物灭绝中存活下来的自身优势,并非是其能成为顶级捕食者的最主要原因;由材料可知,古生代末期 物种大灭绝后的“过渡期”,鲎类是主动捕食者,并非主要依赖有机碎屑,食物来源不是关键因素。 6.答案C 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最快,在远日点(7月初)最慢。由材料可知,小阳发现该日该住宅 楼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则该日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故该日前后3天内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7.答案A 由图可知,小阳家生活阳台朝北,北侧没有遮挡物,夏季日出东北方向,故夏季日出后】小时内小阳 家生活阳台可以享受到日照;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冬季正午前后2小时内太阳光不可能照到小阳家北侧的 生活阳台;春秋分日日出正东方向、日落正西方向,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故春秋分日的全部白天小阳家生活 阳台均接受不到阳光照射:冬季日落西南方向,故冬季日落前的1小时内小阳家生活阳台接受不到阳光照射。 8.答案C 春分日小阳家光照面积最小时太阳高度最大,此时当地时间为12:00,113°E与120°E相差7°,时间 相差28分钟,则此时北京时间为12:28。 9.答案C 秦岭站处于南极圈以内,开站当日处于极昼期,太阳终日不落,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太阳视运动 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对于面朝正北方的观察者而言,太阳会从其右侧天空移动到左侧天空。 10.答案B 遥感技术的核心优势是可以大范围、快速地获取地表影像信息,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的卫星影像,可 以清晰地判读出冰架的消融状况: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数据分析工具,需要先有遥感等提供的数据源才能进 行模拟分析:布设覆盖冰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和人工测绘,成本高、覆盖范围小、效率低,耗费周期 长,均不是最优的技术手段。 11.答案D -2-湖南省、广西2026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二)联考 地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共两大部分。第1~16题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第17~19题为非选择题,。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精准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区域并开展采样工作。着陆点P点(见图1)位于阿波罗环形山中央峰(由陨石撞击后坑底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