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 / 人教版(2024) / 七年级上册(2024) / 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 / 第二章 认识细胞 / 本章复习与测试 / 编号:24049134

【学霸题优】第二章 认识细胞 知识清单--人教版(2024)生物七上(默写篇+背诵篇)

日期:2025-10-11 科目:初中生物 类型:学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细胞,显微镜,视野,观察,结构,物镜
预览图 0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生物 第一单元 第二章 《认识细胞》默写篇 考点梳理 1.2.1 学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最主要的构造是目镜和物镜。 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被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3、使用显微镜时如果光线太弱,应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4、使用显微镜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 5、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而是在视野的右上方,应该把装片向右上方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6、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使用显微镜时,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后,再转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7、某同学将写有“d”的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他将会看到的物像是p;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使用的目镜为10倍,物镜为10倍,那么显微镜放大倍数为100倍。 8、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较暗,可用反光镜中的凹面(填“平面”或“凹面”)镜来对光,能使视野变亮。 9、将10×的物镜换为4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量将变少(填“多”或“少”),视野亮度将变暗(填“亮”或“暗”)。 1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11、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12、视野中若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时都不能移动,说明污点很可能在物镜上。 13、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填“正像”或“倒像”)。 14、调节显微镜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 15、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很小的结构是细准焦螺旋,镜筒升降幅度较大的结构是粗准焦螺旋。 1.2.2 植物细胞 1、常用的玻片标本根据制作方法可分为切片(如树叶切片)、涂片(如血液涂片)和(装片如洋葱表皮装片)。 2、根据保存时间,玻片标本可分为临时玻片和永久玻片。 3、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顺序(用关键字填写):擦→滴→撕→展→盖→染→吸。 4、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是为了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5、盖盖玻片时,要让它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 6、给洋葱表皮细胞染色常用的染液是碘液,染色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观察细胞核。 7、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边缘黑暗的圆形或椭圆形图像,可能是气泡。 8、植物细胞最外层的结构是细胞壁,它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9、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薄膜是细胞膜,它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功能是保护细胞和控制物质进出。 10、植物细胞的细胞核近似球形。 11、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胶状物质,内部溶解着多种物质。 12、细胞质中的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无机盐、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例如使西瓜甘甜的糖分就溶解在这里)。 13、并非所有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它通常只存在于植物体的绿色部分(如绿叶)。 14、绘制生物图时,图像较暗的部分要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图画名称应写在图的下方。 1.2.3 动物细胞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3、盖盖玻片时,应使其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 4、染色时常用的试剂是碘液,滴加后需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 5、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前需用凉开水漱口,目的是清除食物残渣。 6、若视野中细胞重叠,可能是因为涂抹时未均匀涂抹;若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由于盖盖玻片操作不当。 7、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 8、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