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 人教版(2024) / 七年级上册(2024) / 第一章 地球 /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 编号:24100357

人教七上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及答案

日期:2025-10-14 科目:初中地理 类型:学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
预览图 4
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地球 【知识体系】 【素养目标】 1.综合思维: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位置、地球的大小,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 2.地理实践力:能够说出中国太空探索取得的成就等,认识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3.地理实践力:能够借助相关资料以及教具、学具等,描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领悟 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综合思维:能够自主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归纳地球的运动规律,并用现实世界中的事例证明地球运动的存在,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5.人地协调观: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顺应自然规律进行社会活动所展现出的智慧,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观念。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主题思考】 韦伯太空望远镜是一架红外线太空望远镜,由美国、欧洲和加拿大三方合作建造,于2021年12月25日成功发射升空。它将以前所未有的敏感度和分辨率观测宇宙中最遥远和最神秘的现象,从最早的星系到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它的成功发射升空,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宇宙探索之旅。 你知道组成宇宙的物质有哪些吗?人类探索宇宙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知识归纳】 <知识点> 一、地球在宇宙中 1.我们看到的星星大多都是恒星。太阳就是一颗恒星。太阳吸引着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围绕它运行,组成太阳系。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系是茫茫宇宙的一小部分。 2.在太阳系中,围绕太阳公转的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 。 二、人类的太空探索 1.人类探索太空的进展 2.我国宇宙探索的成就 时间 阶段性成就 1970年 我国成功发生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重难点> 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自身体积和质量不大不小,容易形成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 【达标检测】 <基础训练> 下图示意太阳系彼此相邻的四颗行星,其中c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b代表的行星是 A.火星 B.地球 C.金星 D.水星 2.太阳系是 A.人们常说的宇宙 B.由大小恒星组成 C.银河系的一部分 D.比地月系低一级 3.太阳系中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是由于 A.地球的诞生利于生命存在 B.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有特殊性 C.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特殊 D.地球上温度适宜,有液态水和大气 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据此完成4~6题。 4.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国家是 A.中国 B. 苏联 C. 美国 D.英国 5.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的时间是 A.2007年 B.2010年 C.2016年 D.2021年 6.人类大力开展太空探索有助于 ①推动科技进步 ②开发宇宙资源 ③探索生命起源 ④保护地球家园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某同学借助太阳系模式图(下图)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进行了如下描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可观测宇宙、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它和其他行星在同一条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不同。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排在第三位,地球内侧相邻的是金星,地球外侧相邻的是土星。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千米。” (1)挑出该同学描述中的两处错误,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 【示例】错误1.原文:河外星系———改正:银河系。 (2)说出地球上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3)分析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 <能力提升> 2023年5月30日,“神州十六号”3名航天员进驻中国空间站。下图示意天体系统层级结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