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4《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①通过运用区域地图和水循环的示意图等,观察、认识水循环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以及不同地区水循环的差异等,从而了解不同区域的水资源特征。(区域认知) ②水及其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的作用,并通过运用相关资料材料等,思考人与水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 ③运用图表资料和所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知识,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综合多因素思考和分析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综合思维) ④通过动手实验,制作模拟水循环的小实验等,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意识。(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 2.难点: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自制教具、地貌景观模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实验探究:模拟水循环 1.在一个平底器皿中加少量的水,布满底部即可。把一个装有沙子的小瓶放入水中。 2.把一块塑料纸盖在器皿上并用橡皮筋扎紧,然后把一块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的正上方。 3.将器皿放在阳光下直晒一个白天,然后在户外放置一个夜晚。观察器皿内和塑料纸会有什么变化。 思考:这个实验展示了水的什么现象?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是怎么体现的? 板书:一、水循环。 知识回顾:水的存在形式:固体、液体和气体。 板书:概念 启发提问:水循环联系了那几个圈层?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教师小结: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启发提问:什么是海上内循环?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教师小结:海上内循环:海上蒸发形成的水汽进入大气,大部分在海洋上空适宜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落在海洋中。 板书:二、海上内循环 学生讨论、回答:什么是陆上内循环? 教师小结:陆地内循环:陆地水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指内流区)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高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陆地上,这种陆地与陆地上空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称为陆地内循环。 板书:三、海陆间循环 学生讨论、回答:什么是海陆间循环? 教师小结:海陆间循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这种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思考: 问题1:使海洋蒸发的能量来源于哪里? 问题2:什么作用使径流流回海洋? 问题3:哪一种水循环可以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哪一种水循环所参与的水量最多? 问题4:水循环的外因是? 问题5:水循环的内因是?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略 探讨:探讨下列现象参与的是哪一种水循环? 1.未登陆的台风。 2.《长江之歌》中唱道:“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3.塔里木河的水。 4.“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话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说的正确吗? 教师小结: 总结:三大类循环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发生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主要环节及示意图 特点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水量很小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作用 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与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 补给陆地水体 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典例 长江流域的水循环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 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 阅读:水的更新周期 各种形式的水在循环中以不同周期自然更新。水的赋存形式不同,更新周期差别很大。多年冻土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