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 一轮复习 2025秋制作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目录 01 课标要求、考情考向 02 思维导图 03 核心知识突破 04 真题演练 05 必备知识过关清单 01 课标要求、考情考向 备考建议 本讲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 结合完善分配制度的举措和我国扶贫成就,考查实现共同富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意义和途径; 以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为背景,考查数据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 结合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考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结合我国连续多年提高居民养老保险金的案例,考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措施。 课程标准:1.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 2.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3.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2025 选择题:黑吉辽蒙卷、山东、广东、湖南 2024 选择题:全国卷、湖北卷 2023 选择题:河北卷、海南卷、浙江卷 我国的社会保障 2025 选择题:湖北卷、山东卷、湖南卷 2024 选择题:山东卷、浙江卷 2023 选择题:广东卷、福建卷、湖南卷、山东卷 02 思维导图 结合思维导图, 对核心知识点进行自主复习 10min 自主复习 10min 我国的 个人收入分配 按劳 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性质、地位、适用范围、基本内容和要求 原因: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 意义 要素类型 意义 原因 措施******* 居民收入途径:劳、财、经、转 我国的社会保障 措施(怎么办)***** 内容( 是什么 ) 意义、作用(为什么) 我国的 个人收入分配与 社会保障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03 核心知识突破 核心考点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内容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决定 因素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分配制度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决定 决定 决定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性质地位 范围 基本内容和要求 决定 因素 现实的 经济条件 前提 物质基础 直接原因 意义 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处于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中 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及公有控股的股份制经济中,其形式是工人的工资、津贴、奖金。还包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所得。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 提高效率: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体现公平: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2.按劳分配 生产要素的类型 意义 ①按劳动要素分配:在非公有制经济中,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②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权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③按土地要素分配: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土地的租金、出让金等) ④按知识要素分配:劳动者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