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 / 统编版(部编版) / 必修2 经济与社会 /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 编号:24154516

第四课 课时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 讲义)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必修2 经济与社会

日期:2025-10-19 科目:高中思想政治 类型:学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收入,分配,劳动,个人,按劳分配,社会
预览图 0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课时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新 课 导 航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 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政策。2. 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 1. 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2. 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3. 正确分析与评价我国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各项政策和措施。(★)4. 完善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与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决定因素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制度内容 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按劳分配 1.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前提条件 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2. 实行按劳分配的要求 (1) 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 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 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生产发展 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社会公平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请辨析:外资企业里面工人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提示: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畴,外资企业里面工人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三、我国的多种分配方式 1. 多种分配方式 (1) 方式: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获得相应的报酬。 (2) 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2. 居民收入的来源 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3. 勤劳合法致富 原因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要求 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四、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 收入分配与民生的关系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启示: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2.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相关措施 (1) 坚持“两个基本同步” 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2) 初次分配 提高分配比重 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中低收入 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拓宽收入来源 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3) 再分配 调节收入差距 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 规范收入秩序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 第三次分配 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请辨析:有人认为,只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