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峨山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三模试题卷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规定的位置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内容填写准确。 2.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3.请将第l卷选择题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把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以下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1965年5月,云南元谋县发掘出土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经研究鉴定该化石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研究元谋人最可信的依据是( ) A. 史料记载 B. 神话传说 C. 考古发掘 D. 学者推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65年5月,云南元谋县发掘出土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发掘是通过科学手段,如挖掘、分析和鉴定,来发现和了解古代遗迹、遗物和文化的过程。在元谋人的研究中,两颗门齿化石的出土是通过考古发掘获得的直接证据,C项正确;我国有文字记载的从商朝开始,元谋人距今已有170万年的古人类时直接的历史记载往往是不存在的,排除A项;神话传说是人们基于信仰、习俗或口耳相传的故事,往往带有浓厚的想象和夸张成分,排除B项;学者推断是基于现有证据和理论进行的推测或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2.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A. 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 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 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 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表明农具促进农业生产,材料“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表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新兴阶级的出现,根据材料“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可知,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发展,这些都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A项正确;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工具改进的原因,排除C项;水利工程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出土的汉代文物反映了( ) A. 罗马帝国丝织技术领先世界 B.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C. 罗马帝国冶炼技术远高于中国 D. 罗马帝国与汉朝官方交流频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汉代文物“新疆出土的罗马纺织品”“中国出土的罗马金币”“罗马出土的汉代丝绸残片”可知,这些反映了汉朝与罗马帝国之间存在商品交换,而连接两者的重要通道是丝绸之路。因此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B项正确;罗马纺织品在汉代中国出土不能说明其丝织技术领先世界,中国是丝绸发源地,汉代丝织技术发达,排除A项;仅凭金币无法得出罗马冶炼技术远高于中国的结论,且汉代中国冶铁技术先进,排除C项;这些文物多为商品遗存,不能直接证明官方交流频繁,排除D项。故选B项。 4. 唐朝作为一个积极的文化传播者将自身的先进文化辐射到周边国家,同时也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下列选项中的史实能够体现出这一特点的是( ) A. 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 B. 新罗仿唐朝制度日本派遣使节来华 C. 唐朝诗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