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独立作业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公元纪年是以传说中“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由此推断,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最早产生。 3.查理大帝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查理曼帝国。 4.中世纪的西欧,罗马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是封建势力的总代表。 5.“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6.面对一些国家对我国科技企业的围猎,我国应该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 7.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影响世界的决定性力量。 8.2024年中国GDP比上年增长5.0%,说明我国经济已由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高速发展阶段。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9.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由此可见,太阳历的制定 A.体现了法老的权威 B.印证了古埃及的神话 C.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D.受到了自然环境影响 10.某校拟组织“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图片展,下列图片可以被采用的是 A.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楔形文字 C.宙斯神像 D.摩亨佐 达罗城遗址 11.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一些故事在两河流域苏美尔传说中都有原型,古希腊最初的雕刻技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这说明 A.寓言故事都是真实的历史记录 B.所有文明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C.文明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影响 D.古代亚洲文明是西方文明源头 12.李明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绘制了一份古代不同区域文明对比的思维导图。下图中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的 A.同一性 B.交互性 C.传承性 D.多元性 13.4 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立为国教;5 世纪后期,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8 世纪时,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他们这么做的共同目的是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 第1页 共6页(2025.10) A.成为基督教的信徒 B.维护自身统治 C.发展欧洲封建经济 D.实现帝国统一 14.借助历史时间轴来归纳史实、梳理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下图所示的时间轴可用于学习研究 A.古希腊文明的兴起 B.罗马共和国的兴衰历程 C.亚历山大帝国东征 D.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15.“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大家一起去教堂做弥撒,听牧师布道;享用一日三餐(三餐的内容不尽一样)或领主为酬劳农奴的收割而提供的丰盛晚宴……。”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A.西周诸侯国 B.欧洲中世纪庄园 C.古希腊城邦 D.欧洲中世纪城市 16.12 世纪,马赛这座城市虽然分属许多子爵所有,但仅仅徒有虚名。因此,市民逐步地购买他们手中的领地、港口,使自己拥有更多的权利。到了 13世纪,该城市的管理权基本归市民所有了。该材料反映出 A.领主无权在政治上控制市民 B.主教肆意对市民进行征税 C.城市以金钱赎买获得自治权 D.市民们使用武力进行抗争 17.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直接继承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又融合了早期基督教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形成了独特的拜占庭文化。这说明拜占庭文化的 特点是 A.封闭保守 B.继承传统 C.兼收并蓄 D.推陈出新 18.在某校举办的“青春逐光行,报国志不渝”主题征文活动中,小华同学积极参与,她的征文“我看中国奇迹”的开头部分如下: 当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大包干“契约”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