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 湘教版(2024) / 七年级上册(2024) / 第五章 世界的气候 /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 / 编号:24285764

影响气候的因素(课件34张)-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05 科目:初中地理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气温,气候,山脉,温度,海拔,全球
预览图 12
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
(课件网) 第五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 湘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 二 课 时 新课导入 2024年1月,世界气象组织表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每个10年的气温都高于前一个10年。2024 年地球可能更热。因此,世界气象组织已向全球发出“红色警报”。 根据全球每天的平均温度以及我国温度的变化特点,2023年到2024年的这个冬季,是目前全球最暖的一个冬季。 如果全球变暖可以让冬天变得更暖和,这是不是好事 地球温度在不断升高 Part 03 地形地势 与气候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度状况差异显著,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阳 阳 阴 阴 阳坡是面向太阳的山坡,阴坡是背对太阳的山坡。 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阳光主要从南方照向北方,所以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 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一般气温较阴坡高。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图 5-25 安第斯山脉南段 图 5-23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景观 图 5-24 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景观 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山脉两侧的水分、气温状况也会产生差异。比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使西侧沿海平原的湿润景观与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荒漠景观形成鲜明对比。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下降约 0.6℃。 主要表现 某些高山出现“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现象。 现象 知识拓展 海拔与气温的相关计算 海拔1520米 海拔720米 高差800米 计算相对高度,即高差 01 02 根据气温垂直递变规律计算两地的气温差 03 求高海拔处的温度要减气温差,求低海拔处的温度要加气温差 计算山脚或山顶气温的步骤: 温差4.8℃ 活动 1.如图 5-26,某一山地,山麓 B 处与山顶A 处的相对高度为 5 000 米。如果 B 处的气温为20℃,那么 A 处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图 5-26 山顶与山麓的温度差异示意 A处与B处的相对高度为5000米 A处与B处的气温相差约30℃ 由于B处在山麓,气温比A处(山顶)高,故A处的气温约为-10℃。 A B 活动 2.分析下表各种气候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填写表格。 气候现象 主要影响因素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而东侧降水稀少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 海陆分布 地势 地形 纬度位置 Part 04 人类活动 与气候 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 塞罕坝森林公园 丹江口水库 兴化垛田灌溉工程 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等会使当地气候恶化。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中心城区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降水偏多 郊区 郊区 市区 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气流方向 地面气温变化曲线 气温/℃ 33 32 31 30 上升气流 由郊区流向市区 由郊区流向市区 城市中心城区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 阅读 地球变暖 地球变暖的明显征兆,是南北极地区的冰雪在快速消融。据《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2022 年度报告》,2002—2021 年,北极海冰总体覆盖范围呈快速缩减趋势,最小海冰覆盖范围平均每年减少 10.1 万平方千米,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明显加快,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逐渐缩小。 图 5-28 北极冰盖(1988 年 1 月) 图 5-29 北极冰盖(2019年 1 月) 图 5-30 浮冰上的北极熊 全球气候变暖 原因 二氧化碳增加 焚烧化石燃料, 如石油,煤炭 二氧化碳增加 砍伐森林,植物光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